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德勤报告显示,若2050年实现碳中和,全球绿氢市场规模在2030年可增至1.7亿吨氢当量,到2050年增至6亿吨氢当量。对绿氢的需求最初将来自现有工业用氢(9500万吨氢当量),如化肥生产。随后,净零转型将支撑绿氢需求的快速增长,巩固氢能作为脱碳通用解决方案的地位。到2050年,脱碳老大难行业,如钢铁、化工、水泥和高温加热,以及运输(航空、航运和重型公路运输),对绿氢的需求将分别占总需求的42%和36%。总体而言,绿氢对碳减排至关重要。通过对现有用氢终端进行脱碳和开发新的用氢途径,到2050年,可累计减排85吉吨碳当量,约是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的两倍多。

    除了发达国家的绿氢需求将迅速增加,发展中国家也将从绿氢发展中获得可持续增长机会,最终逐步构建真正的全球绿氢市场。但是要在不足30年的时间内建一个崭新的重要产业,对仍处于萌芽阶段的绿氢价值链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绿氢项目最初需要依赖公共政策的扶持才能实现收支平衡,美国发布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澳大利亚的清洁能源金融公司、欧盟的“实现55%温室气体减排”一揽子计划和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PCEI)资助计划、日本的需求侧研发支持计划等,都属于政府或国家间组织的绿氢项目扶持方案。常规碳密集型氢气的生产成本虽然不高,但无助于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借助于政府的支持,规模经济和碳排放量交易等途径,绿氢生产成本最终有望降至可接受范围内。预计2030年可实现氨生产的收支平衡,2035年实现气态氢生产的收支平衡,2045年实现甲醇生产的收支平衡,2050年实现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生产的收支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绿氢生产最终将站稳脚跟。到2050年,随着氢气供应能力大规模提升,工业和运输领域实现氢的利用,全球氢市场将臻于成熟。市场的增长将形成以现货市场为主导的价格机制,弹性更大,有利于将投资引导到更具竞争力的区域。

    德勤的模型结果显示,绿氢可以从一开始就主导供应结构,到2050年达到85%的市场占有份额(超过5亿吨氢当量)。蓝氢可助力早期阶段氢气需求的建立,促进中东、北非、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天然气储量丰富地区和国家的氢经济形成。到2040年,蓝氢产量将达到峰值,约为1.25亿吨氢当量(占总氢能供应量的30%);此后,随着对甲烷和碳排放的限制日趋严格,蓝氢将逐渐被更具竞争力的绿氢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