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科研人员在金山101井井场观察出筒岩芯。
余 洋 摄
□冯 柳 李素华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早期主要集中分布在川南构造高部位的灰岩缝洞型储层,资源探明率不足6%。
西南油气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风险勘探工作。近年来,川西北、川北等地区相继在滩相白云岩、热液白云岩储层取得突破,证实中二叠统油气藏不完全受缝洞和构造控制,明确了浅滩发育有利相带和走滑断裂对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四川盆地断裂普遍发育,其中走滑断裂是川南探区特殊的一种断裂形式,就好比一扇推拉门发生横向移动,它不仅有利于油气输导,而且有利于形成‘断溶体’储层。”科研人员贾霍甫说。
见到走滑断裂发育时,科研人员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断裂对储层形成及油气运移有重要改造和输导作用,担忧的是尚不明确后期是否会对油气聚集成藏起破坏作用。
2020年,在井研—犍为区块斜坡区部署的普仁1井,在栖霞组首次钻遇39米厚的白云岩储层,但该段酸压测试结果并不理想。科研人员转而瞄准茅口组顶部的岩溶缝洞储层,测试获产3.54万立方米/日,进一步增强了探索中二叠统的信心。
攻关小组进一步充分利用各成员专业技术优势,地质与物探、室内与室外、微观与宏观、理论与实践等相结合,大胆提出新的认识:有古断裂、古构造就有气藏,现今构造不是控藏的决定因素,斜坡区也可以成藏,下一个目标就在断裂带附近。
科研人员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基础地质研究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滩相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控储模式,形成了高精度断溶体立体空间雕刻技术和薄层滩相白云岩储层预测技术及断层演化与油气动态成藏分析技术,明确了井研—犍为区块茅口组规模成藏的地质模式。
之后,他们部署的金山101井在二叠系栖霞组白云质灰岩储层获得工业气流。
“西南油气近期在川中、川南、川东等地区已部署多口探井,未来可期!”西南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三所所长宋晓波说,下一步将加快探索滩相白云岩、走滑断裂带等多个领域,实现从灰岩缝洞到白云岩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