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胜利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工装。艰苦繁重的石油开发战场,不全是男儿的天下,同样活跃着女子们的身影。胜利油田成立了第一支女子采油队、第一支女子钻井队和第一支女子作业队。她们灿烂的笑脸和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头,也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火热的创业年代。

    站在五六米高的井架上,笑靥如花,黑白照片也掩不住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看着老照片,胜利油田退休员工王继萍的思绪被拉回到47年前。

    1976年春天,和往常一样,井下作业公司女子作业队4班员工王继萍和同班的姐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恰巧,这天有人来队上参观。虽然记不清来参观的是什么人,王继萍却清楚地记得,一名摄影记者来到她们中间,想要拍摄一张员工站在井架上眺望远方的照片。班上最终选定让队长郭学兰和王继萍上去。

    “我哪里爬过这个呀?”接到命令后,王继萍在抬头望着18米高的井架,心里有一丝忐忑。

    那个年代设备条件有限,女子作业队共设有三个岗,一岗负责爬井架给钢丝绳穿吊卡,二岗负责站在井口起下油管,三岗负责对从井筒里起出的油管进行处理和摆放。

    无论夏暑还是寒冬,刮风还是雨雪,作业队的工作从来都不是看天吃饭,什么天气都得准时上岗。二岗和三岗还好说,对一岗的姑娘们来说,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她们不光要爬上18米高的井架,为了防止起下油管时来回摆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得紧紧抓着杆子站在井架上扶住吊卡。

    王继萍记得,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还是勇敢爬了上去。做好安全措施后,手抓着冰凉的井架往上爬,脚下沉得跟绑了块石头似的,腿控制不住地发抖。就这样,一直爬到大约两三层楼的高度,摄影记者给她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

    她所在的队是胜利油田第一支女子作业队,也是唯一一支。1975年9月1日,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感召下,胜利油田第一支女子作业队成立,成立之初有82名女员工,平均年龄不足20岁。

    在20世纪70年代的黄河三角洲盐碱滩上,女工们承受着男人都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为祖国石油事业和胜利油田发展贡献青春。也是这一年,王继萍以返乡知青的身份被招到胜利油田,分配到女子作业队作业4班二岗,负责站井口起下油管工作。

    “冬天一身冰,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平时一身油”是作业工人的真实写照。除了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面对50多公斤重的吊卡、100多公斤的油管,姑娘们要扛起这些比她们体重还重的家伙。

    在冰天雪地里进行水井作业时,男员工因为身高臂长,起下油管时身体可以离开井口,姑娘们却要靠近井口。油管带上来的水洒满钻台和全身,风一吹就结冰,身体被冻得麻木僵硬。雨天,送油管的卡车进不了泥泞的井场,只好把油管放在远离井场的路边,一根油管重100公斤,就连旁边作业队的男工扛起来都费劲,姑娘们硬是两人一根,咬着牙扛起来就走。

    为了摒弃懒惰的思想,队上请来老红军讲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学大庆、学解放军,还带领队员去淄博洪山煤矿体验生活。为了增强体能,她们提着20公斤重的吊卡练臂力,抡起管钳呼呼生风,肌肉却疼得成宿睡不好觉。

    4年间,女子作业队共作业修井172口、875井次,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