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石化炼油分部新员工在装置现场进行活流程培训学习。陈解贤 摄
作者:龙泰良 张亚培 吴婷荣
红色宣讲员:张梦瑶
这是一个30多年前全国劳模梁帝庚创新方法抓培训、为公司发展蓄满人才“活水”的故事。
“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一股‘活水’,公司才能成为日新月异的‘大江大河’!”这是梁帝庚的座右铭。他重视每一名员工的成长,想方设法激发员工潜能,让大家成为企业发展的一股股“活水”。
1986年,梁帝庚调任二蒸馏车间主任。
刚到车间,就有好心人提醒他:“二蒸馏的队伍可不好带。”
梁帝庚微微一笑:“不好带才需要我们用心去带!”
梁帝庚定下了一个大原则:一切从严!车间所有干部员工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规划了“思想教育——制定制度强制执行——习惯养成”的实施路径。他同样按照这个原则和路径抓队伍培训。
在向员工反复讲清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后,梁帝庚当考官,对全体操作人员进行了一次操作技能摸底考试。
看着摸底考试成绩单,梁帝庚皱起了眉头:全车间60多人仅有4名在岗的班长勉强称得上全流程操作手,部分员工连一个岗位的技能都掌握不全。提升全员技能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很快,一份培训方案就在车间正式公布:本岗位考试未得满分的,补短板培训,已经满分的多岗位培训。在员工中开展互为师徒、互帮互教互学,车间技术人员辅导。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员工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按计划进行学习。学习计划完成后可向车间提出考试申请,考试合格后给予奖励。期满不申请考试和考试不及格的扣奖金。考试合格后安排下一阶段培训,一直到成为全能操作手为止。
对二蒸馏车间的员工来说,考试考核之严,前所未有。应会考试时,考官与考生面对面、一对一考,即问即答不给思考时间。考流程时,考官手拿竹竿在前面走,随意指向哪里就答到哪里。答错一个问题立即停止考试,作“不合格”处理,重新培训后再补考。
“梁主任太严苛了,像个审判官。”一名被梁帝庚考哭的员工向党支部书记“告状”。
梁帝庚却说:“烈火炼好钢,严师出高徒,态度过于严肃我接受批评,但严格要求不会改变!”他主动和这名员工谈心,同时优化考试方式,让大家更易于接受。
经过近10年严格培训考核,当梁帝庚离开二蒸馏车间时,车间员工全部实现了精一岗,并有了29名货真价实的全能手,车间也一跃成了公司模范车间,后来还长期稳居公司样板车间、模范车间首位。
“梁主任用心良苦!二蒸馏人都应该感谢您啊!”车间员工纷纷表达了对梁帝庚的感谢。
1997年,梁帝庚担任炼油厂劳资处处长。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抓员工技术培训。
梁帝庚认为,对装置流程做到烂熟于心,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为了提高全厂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他提出“活流程和星级操作手”培训方案,并对获得“装置活流程”“金星操作手”等荣誉称号的员工给予奖励,每获得一个荣誉称号,就提高相应的奖金系数。
在厂领导大力支持下,全厂很快掀起了学技能强基础的热潮。
梁帝庚反复强调,员工技能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必须从严把关。
当时,正值炼油1350万吨/年改扩建人员培训阶段。梁帝庚给车间提出要求:上岗现场考试提问,答不出来的一律不合格;现场模拟开工,开错一个阀门一律不合格。
有一次,梁帝庚在四蒸馏装置参加一名常压岗位操作工现场考试。
车间工艺员主考。考了整整一个上午,这名操作工除两道阀门的流程回答不够准确外,其他所有问题都答得非常好。
考完后,梁帝庚问工艺员作何评定。
工艺员说:“只错了一点点,可以评98分。过关。”
梁帝庚非常生气:“什么98分!不合格!实际操作时,改错两道阀门,装置能开起来吗?不仅开不起,还可能会出大事!”
梁帝庚以此为案例,对全厂车间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安全生产不可能有99分,永远只能是100分!确保100%正确,才是对装置生产安全负责,才是对员工生命安全负责!”
正是在梁帝庚等人的高标准严要求推动下,炼油新区装置全部开出了系统同类装置高水平,其间没有出现任何误操作。
经历了这轮严格培训洗礼的吴金源、刘汉森等一批骨干,在各自岗位上成长成了技能大师、高级技师。
如今,“活流程竞赛”依然是炼油分部培训新员工的重要法宝。
全国劳动模范、原茂名石化炼油厂劳资处处长 梁帝庚:
留言板
干石油石化这一行,必须做到严细实,必须万无一失,不能有任何侥幸。抓队伍培训也一样,必须个个过得硬,不能有一个“差不多”“过得去”。严是爱、松是害。只有让严成为常态,让自觉学习、遵章守纪成为习惯,企业才能有美好的未来。祝愿公司越来越好,人才辈出、“活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