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维东 通讯员 田 真 赵 营
4月中旬,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营一采油管理区注采二站站长路子尧来到油井营86斜更1现场,查看生产稳定情况。自从应用柱塞式加药装置,还有临井套管掺水的创新技术,这口井已经无须人工加药。路子尧也从10天一次抬着桶灌药,变成15天一次随车补药。油井载荷稳定、效果明显,管护人员的工作频次减少,劳动量也随之降低。这一变化源于东辛采油厂聚焦绿色转型发展推进设备长效升级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该厂立足降能耗、提能效,推进设备升级,提高技术性能,让设备长寿高效,为员工减负赋能。
“没有皮带、电机和减速箱,每天还能节电20%”
更换皮带,维护减速箱、轴承都需停机作业,影响油井生产时率,更给员工带来重复劳动。
东辛厂辛一管理区员工马兵却没有这些烦恼。自从他管理的辛25-15井用上高转矩密度复合永磁电机,抽油机不仅没有了传统的皮带、电机和减速箱等传动机构,每天还能节电20%。
高转矩密度复合永磁电机是传统永磁电机的升级版,替代了常规的传动机构,实现对抽油机的直接驱动,噪声也低于60分贝。马兵说:“使用这台电机后,一年能省下三四条皮带,还避免了更换皮带、维护减速箱的时率影响。”
效果虽然明显,引进之初管理人员心里也打鼓。一台永磁电机就要20万元,相比不到两万元的普通电机,价格差了10倍。
但效益账还要长远看、综合算。辛一管理区经理荣磊说:“一口2吨的油井,因更换皮带,保养电机、变速箱造成的时率影响下降3%,整体节电20.84%,最重要的是能为员工减负赋能……”目前,东辛厂陆续更换了2台直驱电机、128台半直驱电机。
“以往需要4小时巡井一次,现在只要每天来看一眼即可。”马兵说,辛37-7井场的15口油水井已无须专职人员管护。
“使用周期从4个月变成3年”
谈及营72斜38井的日常管理,辛一管理区注采3站责任技师夏敬敬称之为“放心工程”。
去年,夏敬敬管护的营72斜38井用上了齿形皮带新技术,目前已经400多天没更换过。
这一新技术是齿形皮带复合传动装置,集摩擦传动与啮合传动于一体,从技术上解决了小带轮打滑丢转问题,提升了传动效率,改善了电动机轴承受力,使用寿命可达3年以上。
作为典型城中采油单位,东辛厂除了在居民区、商业区、民生公园等城区环境周边推广直驱、半直驱技术以外,对常规环境也同步推进阶段性长寿命技术,常见的井口盘根、传动皮带成了首要环节。
“长效投入算长远、算效益,更要算绿色、算降碳。”东辛厂技术管理部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孙磊说,多井型试验后,基本确定该装置能满足各种常见抽油机。目前,东辛厂已引进855套齿形皮带复合传动装置。
“不更换盘根,不调整松紧,平均两年充气一次”
“盘根完好,各部件运行正常。”3月22日,广利采油管理区注采一站员工毕玉波核准莱36侧17井生产数据。这是该井盘根连续使用的第476天。
让他如此上心的减负神器叫气囊式光杆密封器。通过多级密封、自动调偏,收到“不更换盘根,不调整松紧,平均两年充气一次”的减负效果,广利采油管理区已有34口井使用。
在日常工作中,传统工艺很难实现对所有井口的严密守卫,其中偏磨、干磨等油井问题尤为突出。为此,东辛厂引进气囊式光杆密封器这项技术,既守护环境,又为员工减负。
目前,东辛采油厂共有187口适用油井更换了气囊式光杆密封器,相应的井口盘根操作频次也减少了,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井口渗漏。
目前,东辛厂还在井场布局、现场设备、井口设施和地面管网的标准化上下足功夫,做实全要素优化调整,持续推动标准质量提升,推动“省心、省力、省时、省人、省钱”的五省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