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西南油气采气一厂员工做好新井开井准备。陈雪姣 摄

    □本报记者 薛 婧 通讯员 陈雪姣 任祎寒

    今年以来,西南油气持续聚焦海相、陆相、非常规三大领域,全力推进川西、川北、川南三大气区重点工程实施,开展增储夯实根基、稳产保持规模、上产突出效益、攻关拓展阵地重点工程,成效明显。今年截至11月27日,西南油气累计生产天然气超9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其中,川西中浅层气藏稳产工程取得新成效,产气超31亿立方米,实现20亿立方米以上稳产20年。

    地质工艺一体化,救助“体弱多病”井

    川西中浅层气藏是典型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未动用储量2883亿立方米,但储量品位低、效益调整难度大、气井维护难度大。作为西南油气产量“稳得住”的中坚力量,陪伴川西中浅层气藏滚动开发40年的采气一厂,练就了一套生产管理一体化“硬本领”,分类施策,稳存量、控递减,保障川西老区“硬稳产”。

    “老区气井大多处于低压低产阶段,能量衰竭,产量下降,依靠自身能力难以将产出油水带到地面,导致井筒积液频发甚至水淹停产。”采气一厂副厂长田文忠说,“我们成立攻关团队,推动地质、工程、工艺一体化,工艺措施维护和老井深挖潜力‘两条腿走路’,支撑稳产工程稳扎稳打。”

    针对“体弱多病”的问题气井,他们成立地质工艺一体化老井稳产攻关团队,打破地质研究与排水采气工艺“两大门派”壁垒,密切跟踪气井生产动态,定期开展异常分析,以气井井筒积液、水淹等问题为导向,地下地面相结合,及时介入针对性的维护工艺措施,呵护气井“延年益寿”。

    采气一厂深谙排水采气之道。早在1989年,他们就在川孝106井首次引进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经过几十年探索与优化,他们把常规泡排运用到了极致,形成了药剂系列化、加注多样化、气井差异化等领先技术,开出一套“多元化工况诊断+差异化排液采气+多级化增压开采+多样化井筒治理”的稳产“良方”,通过4类13项稳产工艺实现气井全生命周期科学管理,被集团公司誉为低渗致密气藏高效开发典范。

    地质工艺一体化老井稳产攻关团队成立以来,累计实施措施维护超11万井次,增产天然气2.43亿立方米。今年,他们研发的“一种超音速雾化排水采气工艺的工程参数确定方法”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进一步提高了维护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地质工程一体化,挖潜“奄奄一息”井

    并非所有气井都能“起死回生”。针对“奄奄一息”的衰竭气井,他们成立地质工程一体化老井挖潜攻关团队,在气井主力产层之外深挖潜力,有机衔接地质情况、工程施工和后期评价等挖潜全过程,寻找“一线生机”。

    川西中浅层气藏的主力产层基本动用完毕,老井挖潜选井难度与日俱增。攻关团队坚持“早论证、早组织、早实施”原则,建立老井挖潜地质数据库,反复对比、多次论证、层层把关,完善选井评层标准,拓展挖潜指标极限,硬是从剩下的“边、远、差”中挖出产量和效益。攻关团队成立以来,共实施挖潜井42口,累计增产天然气2.5亿立方米,新增可采储量7.2亿立方米。

    地质工程一体化老井挖潜攻关团队以“交流破圈”带动“技术扩圈”,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储层评价、剩余气分布、气井改造工艺等“卡脖子”技术,首次在新918-1井试验老井侧钻挖潜获得成功,日产气量3.3万立方米。

    “除了一体化攻关团队,我们还有稳产‘撒手锏’。”田文忠说的是邓远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中国石化技能大师邓远平领衔,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强化技术创新、现场解题一体化,支撑川西中浅层气藏行稳致远。

    工作室成立12年,逐渐形成了“移动智囊”工作模式。工作室成员涵盖采气、仪表、增压、气举、净化、地层水治理等多专业领域的技能大师、首席技师,根据现场“病例”,灵活组团“出诊”。截至目前,工作室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30多项、发明专利6项,取得QC成果100余项。

    生产管理一体化,稳存量、扩增量

    除了地质、工程、工艺一体化,创新和现场一体化,采气一厂还将生产管理一体化向气井投产前延伸。“过去我们只负责气井投产后的平稳生产,现在我们从产能建设地面工程阶段就深度介入。”采气一厂基建设备室副主任林飞说,“地面建设、中交投产全链条一体化管理,确保各环节有序衔接,新井产建节奏提前。”

    “生产管理一体化助力川西中浅层气藏有效控制综合递减,稳住了基本盘。”采气一厂厂长王勇飞说,“但是只稳存量还不够,还得拓阵地、扩增量。”

    西南油气统筹科研院所和各生产单位,加强地质物探一体化、建模数模一体化,优选目标,高效评价,创新刻画隐蔽“非连续”致密砂岩河道22条,在18条河道落实商业储量120亿立方米,进一步拓展了增储上产阵地;深挖川西中浅层气藏剩余气潜力,加大滚动扩边及Ⅱ-Ⅲ类区部署力度,精细实施老区调整井16口,新增产能2.23亿立方米/年,新增可采储量8亿立方米,进一步扩大了增量。

    “我们通过地质、工程、工艺、经济、运行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支撑川西老区长期稳产。”王勇飞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创新难动用储量低成本开发模式、深挖剩余气潜力、精细管理老井控递减,稳步推进川西大气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