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丁 繁

    8月20日清晨,一辆装满黄瓜、香菇等农产品的货车正待驶离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星海镇隆惠村,赶赴千里之外的广州。“我们种植的这些蔬菜都是‘零残留、零激素、零化肥’,真正的绿色产品,老百姓吃得放心!”宁夏能化驻隆惠村第一书记张志鸿嘱咐司机安全驾驶,并将一袋拇指黄瓜递给他路上解渴。

    2021年7月,宁夏能化派出9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的骨干分别到隆惠村等地驻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央企力量。其中,张志鸿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周磊和窦浩恩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怀揣着满腔热情踏上了隆惠村这片热土。3年间,他们变为地道“庄稼汉”,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员,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帮助隆惠村的“小伞伞”香菇等产品,开出增收致富的“金花花”。

    越是高山越要翻

    隆惠村是一个吊庄移民村落,村域面积6.3平方公里,遍布着盐碱地,无法种植农作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0.45亩,多年来没有村集体收入。同时,村里的照明率、绿化率只有个位数占比,“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这里老百姓出门的真实写照。

    “说实话,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这样条件的村庄。”当地的情况令张志鸿意想不到。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短缺、没有村集体经济等现状犹如一座大山挡在了驻村工作队面前。“咱们既然来了,代表的就是中国石化,越是高山越要翻,越是困难越要上!”困难没有削弱士气,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决心和斗志。

    要想发展,就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为了解村里详细情况和村民真实想法,驻村工作队开始走村串户,田间地头、屋里屋外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刚开始,得知村里来了3个外乡人后,很多村民认为他们就是来走走过场、搞搞形式的,不愿与他们敞开心扉,这让他们常吃“闭门羹”。

    “想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接受,就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真心实意。语言说不通,那咱就用行动。”驻村工作队暗下决心,要用真诚打动村民。

    就这样,在洒满阳光的田间地头、在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在疾风骤雨的紧急关头,驻村工作队总是第一时间冲在前。渐渐地,村民们知道从中国石化来的驻村工作队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好,紧闭的心门被打开。

    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村民意见建议,并与当地政府不断协商、归纳、整合,形成了《隆惠村五年发展规划》《中组巷道环境提升方案》等20多个方案,累计编辑文字超10万字,协助争取项目资金超8000万元。

    “有时候忙得忘了时间,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那段日子虽然苦,但看到这些成就,心里头甜。”窦浩恩回想起刚来村上的那段时光,不由自主地笑了。这个不善言辞的小年青将对妻子、孩子的思念深深埋在了心里。

    家门口就业老乡乐开花

    2021年,隆惠村被宁夏回族自治区选定为重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座谈会上,自治区领导对驻村工作队提出要求:“你们中国石化是有担当、有能力的企业,工作队要帮助村里挑大梁,要让隆惠村真真正正开启新篇章。”

    “作为示范村,大家对我们寄予厚望,全区都在拿我们当样板,咱们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深夜,张志鸿、周磊和窦浩恩3人互相加油打气。

    一次偶然机会,村上得知香菇种植具有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土质依赖程度低等特点,经试种决定在土地多为盐碱地的隆惠村种植香菇。

    为调动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驻村工作队走村串户宣传贯彻温棚改造方案,普及香菇种植技术,招贤纳士寻找农业种植人才。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作为全镇首个村级香菇种植基地的隆惠村香菇种植基地顺利建成,一排排菌棒整整齐齐,一朵朵“伞花”破袋而出,犹如撑开的“小伞”,长势喜人。

    “没想到能在自己家门口打上工,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还可以照顾好老人和孩子,真好呀!”8月25日,村民怡登科一边为孩子准备着开学文具,一边对记者说。提起香菇种植基地,他笑得合不拢嘴。怡登科是香菇种植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员,几年前为了照顾老人孩子,不得不放弃在外务工的机会,特色产业园为他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隆惠村共盘活改造86座温棚,种植品种也不断多了起来——香菇、平菇、灵芝、猴头菇、羊肚菌……每个棚每年可收入1.5万元到3万元不等,盐碱地的“小伞伞”开出了“金花花”。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大姐,最近身体咋样?孩子们快开学了吧?”8月26日,在隆惠村一户农家小院中,周磊和村民杨晓霞拉着家常,本该回城探亲的他因为入户走访又留在了村里。杨晓霞在隆惠村食用菌生产园负责灵芝实验种植工作,从农家妇女到产业女工身份的转变,让她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为让香菇种植基地走上快车道,实现“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隆惠村不断探索创新经营模式,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驻村工作队细化分工,张志鸿负责沟通做好对接,周磊负责产业、就业、综合项目,窦浩恩负责民生、环境项目。他们紧盯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推进各个项目建设进度,为的就是让特色产业早日结出硕果。

    就这样,该村的香菇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的道路,菌菇产业园、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科技公司等周边产业拔地而起,集菌种研发、种植、加工、冷链、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让村民们走上了增收致富道路。

    “除此之外,我们还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开发‘三零’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蔬菜蚯蚓套作等技术,让绿色环保农作物走上百姓餐桌。”周磊介绍。几年间,隆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零增长至2023年的230万元,年人均收入从2019年的1.28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1.95万元。

    “多亏了党的政策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日子啊一天比一天有盼头。”谈起村里的变化,杨晓霞乐得合不拢嘴,欢声笑语在鲜花盛开的小院里久久回荡。

    左图:宁夏能化驻隆惠村工作队队员周磊(右)和窦浩恩查看有机蔬菜长势。右图:宁夏能化驻隆惠村第一书记张志鸿(左)入户走访。王鑫 摄。

    隆惠村产业园航拍图。王  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