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汪海英
“汪姐,这次换季的工作服我少领一套。”这天在发放工装的时候,同事小黄告诉我,他去年的工作服还八九成新,可以接着穿。我冲他赞许地点头微笑。
我是20世纪9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那时候,物质条件远没有现在好,大家都精打细算,注重节俭。加能站里也一样,特别是几位老师傅,从不浪费一点东西,他们还想出了许多节俭的好办法。
下班回家前,师傅们总会把那些不是特别脏的棉纱手套洗干净留着继续戴。废旧报表也会收集装订起来,空白的反面当草稿纸用。我的师傅老郑会隔三岔五去附近的木材加工场拿一些别人不要的锯末,放在站里让大家一起用——手上沾染油污的时候,就先抓一把锯末搓一搓,再打点肥皂清洗。这样一年下来能省不少肥皂。
在师傅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也渐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加能站工作30多年来,我已经把节俭的习惯传递给身边一茬又一茬的同事。
站里的年轻人生活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没有经历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艰难,在工作中难免会大手大脚。他们也常常不理解我的做法:“姐,你也太抠门了,站里的东西用不着这么节省吧。再说省下那一点点有什么用呢?”“我们大伙儿要一起行动起来,积少成多也是降本减费嘛。”我乐呵呵地回答。
平时我会时常提醒身边的年轻同事,还给他们讲述以前老师傅们勤俭节约的故事。渐渐地,在我的影响下,年轻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随意浪费的行为不见了,物尽其用成了大家的好习惯。
加油用过的手套如果不是特别脏就不会被丢弃。我还在更衣室里备了针线盒,同事工作服上的纽扣掉了或是线脚松了,就拿来重新缝上去,再也不会因为一点小问题就不能穿了。吃饭时少打些,不够再添,人人自觉“光盘”。打印文件资料的时候,主动设置成双面打印。废旧设备上淘汰下来的零配件也都被细心地分类收纳,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可以省下不少维修费用。
勤俭节约已经成了我们加能站里人人默认遵守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