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任战利
西北大学
含油气盆地研究所所长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问:“双碳”目标下,油田企业发展地热面临哪些机遇?
答:根据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发展绿色低碳清洁能源、走清洁化发展道路是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地热作为地球本土的可再生能源,因资源量巨大、利用效率高、减排效果明显等优势,受到高度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明确地热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和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热供暖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主要油气公司除保持传统油气业务外,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新产业。2021年,中国石油明确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2024年,中国石化牵头成立“未来空间深部地热领域创新联合体”,致力于深部地热勘探评价、高效开发、综合利用等全流程关键技术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攻关,高效推进未来空间产业深部地热开发与利用。这些都给油田企业发展地热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撑。
问:油田企业发展地热产业有哪些优势?
答:地热与油气是共生于沉积盆地的两种资源,油田企业开发地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资源条件看,油田企业地热及井筒资源丰富,具备开发地热资源的优势。据统计,国内油田矿权区4平方千米以内的浅层地热资源量占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的86%。同时,油田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各类闲置井可以改造为地热井,节省了新建井的成本和时间,为油田变“热田”提供了便利。
从用能需求看,油田既是产能大户,又是耗能大户,亟须通过地热等清洁供热方式替代传统燃煤、燃气用能,达到节能降耗和减少碳排放的目的。据统计,油田生产能耗中用热占比在80%以上,尤其是油气集输、油水分离等生产场景用能需求大,地热清洁供热替代潜力大。
从经济效益看,我国东部老油田多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部分油田含水率高达95%,油气稳产难度大、开发成本高。通过油、热协同开发,有助于提升油气资源供给能力,同时盘活油区闲置井筒资源,加快生产用能清洁化、低碳化进程,实现多能互补发展新格局。
问:油田企业地热开发利用目前存在哪些瓶颈?
答:尽管我国的地热产业已取得积极进展,建成了一系列示范项目,但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也逐渐显现。
首先,虽然油气资源与地热资源的形成息息相关,但是地热与油气富集规律及伴生规律仍不明确,制约了优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如部分水热型地热项目存在流量不足或无法回灌、干热岩地热项目存在井底温度低于预期等情况,给地热开发带来了较大风险。
其次,地热开发利用是多专业、多学科交叉的集成技术,关键瓶颈技术制约了地热有效开发利用。如存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评价精度低、废弃井改造地热井技术难度大、中深层单井闭式循环换热效率低等问题。
最后,市场和经济性是地热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油田开发市政供暖业务存在市场开拓难等问题,与民营企业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相比,存在短板。而且地热项目初期投资通常较大,成本回收期较长,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成本下降,增加了地热的市场竞争压力。
问:油田企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在哪里?
答:沉积盆地地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用途广泛,油田企业可结合地热资源情况和不同区域热、冷、电等用能需求,因地制宜建设地热供暖、地热综合利用和地热发电等项目。
首先,油田企业内部可以大力推进集油伴热、原油输送等用热清洁替代,部分有利地区可以开展地热发电实验。其次,油田企业可以在北方燃煤(气)供暖地区开展对外清洁供暖,推动我国地热产业规模化发展。例如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地热供暖面积累计达9500万平方千米,为我国中深层采暖面积的15%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地热供暖企业,成功打造了“雄安模式”。最后,地热综合开发利用是油田企业地热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如积极拓展医疗康养、温泉洗浴、现代农业等产业链,提高地热业务经济性。同时,可把地热开发与“风、光、气、氢”等多种能源开发统筹安排,大力发展“地热+”产业,通过“梯级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与地热利用深度融合的力度,实现油气保障供应与绿色低碳转型相统一。
本报记者 常换芳 通讯员 黄帅博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