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华东油气
勘探开发研究院
院长 高玉巧
江汉油田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专家 刘超
问:常压页岩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有何意义?
高玉巧: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31.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25.08万亿立方米。其中,常压页岩气地质资源量约9万亿立方米,占我国页岩气资源总量的6.8%。常压页岩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问:目前形成了哪些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创新成果?
高玉巧:第一,针对常压页岩气构造作用较强、压力系数低、含气量低、地应力差异系数大等特点,以原型盆地分析为主线,开展页岩生排烃模拟、古压力恢复等研究,结合埋藏史和构造应力分析,揭示常压页岩气形成与聚散机理,建立了生-排-滞-聚动态成藏模式,提出了“三因素控藏”富集理论,形成了以保存条件和地应力为核心的常压页岩气“双甜点”评价体系,有效指导“甜点”区和“甜点”段优选。
第二,针对常压页岩孔径小、微尺度效应强、毛管压力大等特点,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揭示了常压页岩气渗流机理,制定了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技术政策。
第三,针对常压页岩气钻井速度慢、周期长,人造裂缝复杂程度低,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高等难题,紧紧围绕增产和降本,形成了优快钻完井及高效压裂缝网改造等低成本技术系列,钻采成本大幅降低,有力支撑了常压页岩气效益勘探开发。
刘 超:白马区块受“构造变形强、断裂裂缝发育、压力系数低、埋深跨度大、应力场复杂”等地质特征影响,储量动用与效益建产难度大。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室内现场一体化、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思路,形成了多项创新成果。
一是创建了以“方解石定期次+构造演化定强度+构造物理模拟试验定主控”的复杂构造带变形特征“三定”分析法,首次厘清了涪陵地区存在三期构造变形期次,明确了挤压逆冲推覆作用力是白马区块构造变形差异的关键。
二是做细天然裂缝宏观与微观联合描述,构建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断层-裂缝耦合发育模式,形成了挤压背景下页岩气差异化富集成藏模式,明确了白马向斜等有利构造目标。
三是创建了复杂向斜型常压页岩气藏开发地质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富集成藏有利目标,细化开发分区,明确建产顺序,为压裂工艺技术的针对性优化和开发技术政策的差异化制定提供了地质依据。
最终形成了“整体部署、分区建产”的开发思路,预计2024年产气量将超4亿立方米,有力支撑涪陵页岩气田持续稳产。
问: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高玉巧:破解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难题,需要以提产、降本、增效为核心,深化富集高产机理和开发技术研究,强化钻完井及压裂技术等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攻关,深化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创新形成常压页岩气效益勘探开发技术体系,推动低品位常压页岩气实现规模效益开发。
刘 超:针对涪陵页岩气田白马区块的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需要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分区回顾性评价,持续细化地质认识;二是做好白马西1区一体化开发方案编制,持续提升储量动用率,打造“大上游”合作典范;三是做好立体开发潜力分区研究,持续提升气藏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