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 陈天成 石油工程公司井下特种作业首席专家 卢云霄

    问:地质工程一体化有何深刻内涵?对实现上游企业合作共赢协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地质工程一体化是指将地质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专业知识与技术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地质工程领域的理念,目的是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综合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运维管理等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实现地质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需求,同时维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规避工程风险。

    地质工程一体化是油气勘探开发长期坚持的一种管理方式。深化从物探解释、地质认识、井位部署、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完井方案及测试设计、压裂设计,到采油气及排采制度、产液剖面测试、压力恢复测试等大循环的一系列认识,互相支持、互相验证,为开发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页岩油气的开发促使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的成熟,逐步向技术体系推进。立足地质、钻井、完井、储改四大工程的技术协同,以强大算力为手段,以油藏表征、地质建模、地质力学、油气藏工程评价为核心,以工程技术迭代为支撑,实现页岩油气的有效开发。

    问:当前中国石化上游一体化发展的情况如何?

    答:2022年4月,为推动石油工程“四提”工作再上新台阶,油气和新能源板块研究决定开展“示范井工程”建设,推动示范变规范、标杆变标准,引领工程技术、装备、管理和组织运行水平持续提升,建立了油田部示范井一体化专家工作室,各油气田分公司也建立了一体化专家工作室,分别支持了胜利油田牛一井区等的钻井与压裂,西北油田塔河12区、顺北等超深井的钻完井作业,西南油气新场须家河组、中江沙溪庙组的产能建设,江汉油田示范井与红星页岩油气的开发等。两年来,国内上游企业累计完成41口示范井(钻井33口、压裂井8口)建设,建成5个高效示范区,创96项工程技术新纪录,锤炼了一批设计、监督及施工队伍,有力推动了重点油气增储上产领域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

    在示范井工程建设中,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集成推广成熟技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组织对两批示范井进行回顾性评价,建立了56个区域技术模板,优化形成了32项钻完井技术、15项区域推荐做法。

    问:地质工程一体化还有哪些发展空间和潜力?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地质工程一体化是把传统的地质与钻井遇到的障碍和矛盾,转化为一个相容的技术迭代、技术协同的过程,实现一体化研究、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和一体化迭代。常非一体的地质工程一体化迭代,就是根据实际钻井资料,以及压裂曲线、地震监测、油气井生产数据,不断迭代更新地质模型、产能模型,改变钻井设计、施工和压裂方式,在数字化的支持下,再造新的认识方式和手段,实现储量的最低成本和最大程度动用。

    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实现路径是以工程技术为主导、地质认识为载体的实施过程管理,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的深度融合,是复合型决策人才与机制的培养和形成过程。

    下一步,应重点加强技术协同和技术迭代。技术协同要求破除原有“技术条块分割、管理接力进行”模式,立足工程实施过程与地质认识的闭环效应,把指标变成常用的技术序列,把初产、累产、压裂规模、表面体积转化为提高采收率的能力。技术迭代要求通过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形成标杆化的提升设计模板并迭代创新,让工程技术更容易实现地质目标,有效降低总成本。

    问:要推进国内上游一体化发展,石油工程公司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油气资源协同开发和利用?

    答:石油工程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完整的石油工程专业产业链、服务链和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几十年来伴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创新积累发展而来的,也是当前和今后端牢能源饭碗、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按照集团公司部署,要推进国内上游一体化发展,实现油气资源协同开发利用,石油工程公司必须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

    一方面要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框架下,围绕储量动用最大化,强力推进物探、钻井、测录井、压裂、测试、地面建设等专业技术和成果的融合。技术发展到今天,围绕地下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的各专业已经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密不可分的关系,推进、加强各专业领域的专业化创新发展和专业间的一体化融合,已经成为支撑石油工程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另一方面,对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必须成为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流,石油工业必须跟上这个大势。专业化人才是石油工程公司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的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石油工程公司必须加大力度,在政策、体制机制、待遇等各方面全方位增强吸引力、激发创新力,以更好地担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

    问:以难动用储量一体化开发为例,石油工程公司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难动用储量一体化开发是集团公司针对国际油价起伏、对标国际油公司油气效益开发水平、结合国内油气资源品位和开发现状,提出的有效应对国际能源价格波动风险、实现储量动用最大化和效益开发的重要举措。经过7年的探索创新,石油工程公司在难动用开发实践中收到一系列显著成效。

    胜利油田砂砾岩油藏永936井区开发成本高、稳产效果差,是胜利油田和胜利石油工程合作开发的首块难动用储量。当时,胜利井下作业公司地质所和工艺所的技术人员组成一体化压裂酸化团队,联合测录井团队,加强与甲方的地质工程一体化融合,从构造地质入手,分析沉积相、沉积旋回、构造沉积特征,进行测井精细评价,找出影响产能突破和实现稳产的主控因素,从压裂选层、方案优化、材料优选等方面组织实施,压裂后收到了自喷稳产近一年的增产效果。后续,这种模式在胜利油田义184块浊积岩、高94块滩坝砂等油藏推广,均实现了高效动用。

    要实现难动用油气藏从效益开发到经济高效开发的转变,石油工程公司在装备、工具、材料、技术和开发理念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近10年,页岩油气的革命性突破极大推动了石油工程装备技术进步:钻机自动化能力大幅提升,激进参数钻井、旋导技术实现突破,钻井周期10年累计缩短60%以上;电驱压裂装备研制成功,集约化工厂化施工模式推行、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等极大提高了压裂效率、降低了压裂成本。新材料、新工艺、新工具的研发应用不断刷新纪录指标。可以说,难动用储量开发带来的挑战也成就了石油工程公司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