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蔡志强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 钱 斌 化工销售副总经济师、合成材料部经理 张一力 化工销售战略合作部副经理

    问:中国石化在2024中国国际橡塑展上的亮相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亮点?为什么要提出“以方案营销逐步替代产品营销”的模式?

    蔡志强:在第三十六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上,中国石化亮点纷呈。一是规模大,展出面积近500平方米;二是“组团参展”展示了中国石化产销研一体化优势;三是专业讲解团队讲述中国石化产品和技术,吸引众多业内人士;四是参展内容以呈现解决方案为主;五是参展产品体现了中国石化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

    合成材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石化作为国内最大的合成材料供应商,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面临新资本不断进入、行业竞争者持续发力等挑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应对行业的深刻变化。

    传统的产品营销模式逐渐显露出价值创造形式单一的劣势,想要更好地发挥中国石化“产销研用”一体化优势,从产品营销向方案营销转变是必然选择。我们要通过强化市场引领和细分行业深耕、专业化销售,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和综合服务能力;整合产品资源,联合财务、物流、生产企业各部门针对用户整体需求进行方案设计,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实现从产品营销向方案营销的转变。

    问:中国石化将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发挥“产销研用”一体化优势,为客户完善一揽子全包解决方案?

    钱 斌:需求牵引纵向装置分工。做好装置、工艺和市场需求研究,从中国石化全局推进以销定产,结合装置工艺特点向企业提出分工建议和排产建议,落实“一企一策”,结合市场和客户需求,做好市场调研,充分发挥装置优势,大力开发推广高附加值专用料,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落实“基础+高端”产品发展战略,对高附加值产品进行考核激励,解决通用产品创效能力不强、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高等问题。通过高效协同的产销研用体系、完善的激励配套制度,逐步提升合成材料高附加值产品比例。

    优化产销研用体系。以客户需求为牵引,优化产销研用运行机制;发挥行业总监、客户总监工作机制优势,以项目制运行畅通信息流转,建立从需求评估到任务分发、过程跟踪、总结推广的“应用技术服务平台”闭环管控体系,以满足细分行业客户对新功能、新应用场景的需求。

    打造应用技术平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形成以生产企业、研究院所和化销企业组成的专家团队,制定可行的配套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平台发现行业需求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支撑作用。

    问:参加此次展会,中国石化有哪些收获?

    张一力:参加此次橡塑展,中国石化收获颇多。

    一是“产销研”联合推介,展示了一体化作战能力。展会现场由生产企业、研究院和化工销售三方联合,通过展台小讲堂、现场讲解、专题推介会和网络直播等方式,对中国石化最新的“专精特新”产品研发成果进行展示,获得了广泛关注,体现了中国石化一体化竞争优势。

    二是推介“专精特新”产品,展示了科技研发实力。展会通过“中国石化合成树脂包装解决方案推介会”及展台小讲堂等,展示了中国石化合成树脂产品在顶替进口、突破“卡脖子”技术方面最新的研发成果,吸引了国内外客户和同行的广泛关注。

    三是由展促销,推进了“流量”向“销量”的有效转化。展会期间,中国石化数千家新老客户在展会现场进行商务洽谈和咨询,增强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交流及客户黏性;出口业务方面,仅现场就达成了数千吨产品出口意向订单。

    四是通过立体化传播,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展会采用“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核心内容,中国石化视频号、抖音、快手平台官方账号同步进行线上直播;整合多媒体传播渠道,利用中国石化报、中国石化新闻联播、央视频等传播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五是对标世界领先,找准了努力方向。展会云集了巴斯夫、巴塞尔、LG化学、中国石油、万华、金发等国内外化工企业,各参展单位均举办了多场行业前沿交流会和新品发布会。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我们收集了重点关注的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全面了解了同行在橡塑行业最新的研发方向,为推动中国石化合成材料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唐 斌 采访整理)

    新闻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