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江汉采油厂浩32站员工集体诊断站内设备安全状况。宋国梁 摄
□本报记者 石建芬
截至目前,广4-14井组采用压驱技术后,累计增油超870吨,有效期超过2年。当前,压驱注水技术在江汉油田的运用已常态化、日常化,成为老区原油增产的又一利器。
压驱技术也叫压驱注水补能技术,即运用超高压注水迫使低渗储层大量吸水,在极短时间内升压增能,然后焖井使压力传导、平衡,驱动原油向油井运移,最后油井开井生产,释放压力,达到增产目的。相较常规注水,该技术突破了不能超地层破裂压力注水的传统认识,解决了常规注水存在的配套难、注不够、注不进等困难。
经过60年开发,江汉油田综合含水率达90.85%,平均单井日产量不足1吨,处于高含水低产状态,采出程度为21.12%,如何提高采收率是效益开发的一大难题。江汉油田不断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探索压驱注水能量补充技术,并在广4-14井组和总3斜-5-5井组开展试验,均收到良好效果。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有多种,但核心是加强剩余油认识,明确油水分布,把好脉才能对症下药。”江汉油田开发管理部油藏室主任朱守力说,“江汉油田中高渗油藏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综合含水90%以上的特高含水开发期,要想吃干榨净,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
科研人员对油藏全面系统分析,把研究对象细化到每个小层、每口油井,通过密闭取芯、室内试验等手段,总结了不同类型剩余油富集规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新认识和新模式,并因藏施策、差异化治理,让高含水油藏焕发新的活力。
在广华油田,科研人员持续开展非主力层潜力评价与挖潜技术研究,发现广华油田上段潜323层系剩余油潜力大,通过分砂体能量评价,在高部位部署新井广3-斜19井,日产油8.5吨,含水率仅5.3%。
针对八面河稠油油藏,科研人员借鉴相似油藏开发的成功经验,实施面1区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目前正在探索降黏复合驱和非均相复合驱,为老油田延长经济寿命寻找多条途径。
在此基础上,2024年,江汉油田大力推行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化组织运行,积极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一体化推进工程技术迭代升级,破解复杂地质工程施工难题,降低施工成本。
近年来,江汉油田通过科研创新,引进新工艺、新技术,降含水、提产能,综合应用井网均衡注采调整技术,连续3年综合含水率不升反降,年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0.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