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田元武
3月24日,当我第三次被中国石化报社评为首席记者时,我的微信朋友圈爆了。
从一名电焊工起步,后转岗到新闻宣传,历经22年,我成长为首席记者。
2000年10月,22岁的我怀着对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成为十建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在项目建设工地上,焊花的一次次璀璨燃烧,在我的胳膊、脚面,甚至是胸膛,都烙上了深深的伤痕。
因为懂得工程建设员工的不容易,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把大家工作时的高光时刻记录下来。在近16年的焊接工作中,我不仅参与了10多项中国石化重点工程建设的焊接施工任务,其间还在中国石化报、中国石化新闻网等媒体刊发了50余篇项目建设新闻稿件。
“白天,元武拿着电焊枪,让石化装置熠熠生辉;晚上,拿着笔,让咱们员工的事迹跃然纸上。”20年后,我曾经的管焊班班长肖滋亭这样评价道。
2016年4月,我告别焊接岗位,成为中国石化报社驻十建公司记者站记者。当我第一次采写的工程建设纪实稿件刊发在中国石化报4版头条时,激动的泪水滴落在键盘上。
心中有光,就一定会有希望。虽然是普通员工,我也想成为一名首席记者。我把首席记者的种子植入心底,激励自己在新闻宣传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我清晰记得,为了采写乙烯检修改造工程新闻稿件,一个人背着照相机、摄像机顶着38摄氏度高温爬上30多米高的裂解炉;还记得,把一个个工程建设人物事迹一次次敲打在电脑上,逼着自己把稿件改了一遍又一遍;忘不了,经过3个月努力,采访近百名工程建设者,翻遍8卷《公司志》,最终完成中国石化报两个专版时留下的激动泪水。
带着当年种下的种子,我在新闻宣传的路上越走越稳。从一名电焊工到连续三次获得中国石化报首席记者称号,小人物破茧成蝶,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华丽转身。在我的镜头里和笔墨下,一段段高光时刻依然会继续下去。
(作者来自十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