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工程集团质量安全部专业经理 于爱丽
上海工程公司安全总监、
质量安全部经理 徐歆桐
南京工程公司健康安全
环保部副经理 陈 威
■ 近年来,中国石化在重点工程项目中积极推动绿色工地建设。究竟什么样的工地可以称为“绿色工地”?推动绿色低碳工地建设有何意义?
于爱丽:炼化工程集团作为上市公司,始终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致力于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速深化绿色企业创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以生态保护为根本考量,助力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建设工地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阶段,是实现石油化工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而“绿色工地”是工程建设中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不仅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还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等。打造“绿色工地”,就是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环保节能、低碳高效施工。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炼化工程集团做了哪些顶层设计,助力绿色低碳施工?
于爱丽:一是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绿色环保管理体系。公司始终坚持体系思维,建立环保管理体系、制定《绿色工地评价办法》,从日常工作、分包管理、宣传教育、施工准备、污染防治等各个环节完善评价标准;发布《工程项目现场固体废物环保管理指南》《工程项目预制场环保管理指南》等制度,规范施工阶段大气污染物、废弃物、废水、温室气体等排放管理。同时,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绿色环保意识,确保每个环节都执行到位。
二是注重统筹策划,设计、采购与施工协同管理。公司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设计源头优化布局,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先选用水性漆等绿色环保建设材料,并改变传统毛料施工,减少现场制作产生的固体废物和水土污染。在采购阶段,优选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设备材料,并要求供应商使用木板等可回收包装物。在施工策划阶段,通过现场二次设计,优化仓储、预制场、建设现场等整体布局,实现管道全过程、全范围、多装置协同施工,做到材料整体集中排版、集中画线、集中下料,最大程度提高材料利用率。此外,公司还建设了标准化预制场,不断加大预制深度,推行模块化制造、整体化安装,应用焊接机器人、先进喷涂设备等提升预制效率,并集中收集处理焊接烟尘和油漆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过程管理常态化。公司组织开展《环保常见问题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年度HSE体系审核,坚持“四不两直”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强化现场日常环保督导检查,确保依法合规。杜绝检查走形式、整改措施不到位、突出问题反复冒头等现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溯源分析,做到闭环管理,持续提升项目施工现场环保管理水平。
■在施工阶段,为更好地实现节能、降碳、增绿的目标,可从哪些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
徐歆桐:打造“绿色工地”是一项系统工程。上海工程公司作为项目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从“人、机、料、法、环、管”六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一是“人”,人员是最关键的因素,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宣传造势等多项措施,持续强化现场各级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形成“绿色环保、人人有责”的主观自觉,从思想根源上筑牢“绿色工地”的理念。二是“机”,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做好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维修保养,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三是“料”,鼓励选择环保低碳的工程材料,例如选择水性环保漆减少VOCs排放,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灯具,分类收集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废金属、废木方等。四是“法”,即采用节能环保的施工工艺和方案,例如加大管道预制深度,减少现场施工能源消耗和“三废”产生;把雨水和基坑降水收集起来,经过沉淀处理,用于现场洒水降尘;就近设置材料堆放区及加工区,减少材料二次倒运等。五是“环”,严格落实环保要求,在施工期间开展环境监测,定期安排无人机航拍,实时监控现场环境。六是“管”,即在项目初期做好“绿色工地”的创建策划,有针对性地编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项目环保管理体系,将“绿色工地”指标纳入分包商考核标准;强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早实现无土化施工条件。
陈 威:一是将精细化管理贯穿始终。从项目策划阶段起,就要将环保要求当作与项目进度、质量、效益等同等重要的指标,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管控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工地”创建实施方案,与项目标准化建设联动制定措施和奖惩办法,为绿色施工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加强现场环保监督与公司层面督导,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流程,打造绿色基层,为绿色企业创建夯实基础。
二是借助智慧化建设提升工效。坚持科技赋能,依托项目管理平台、施工专项管理平台、AI智慧监管系统等,以数据自动流转带动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合理配置。采用新装备提高工效,通过“严细实”管理,提高焊接质量,避免返工,在保障本质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和管理效率。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助力现场文明施工。现场施工要与设计、采购协同优化,确保设计深度既符合工艺生产需要,又满足模块化施工要求。采用“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的方式,积极推动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现场废弃物的产生。
■目前,要更好地实现绿色低碳施工还面临哪些问题?如何破解?
徐歆桐:一方面,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可能会增加项目成本。建议参建各方从综合效益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统一认识,增加必要投入,同时加大供应商询比价力度,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另一方面,市面上许多环保材料对施工条件要求高,且施工质量不能满足工程要求。例如许多水性漆的涂膜硬度、耐划性和耐久性不如油性漆,在高湿、低温环境中,水性漆的干燥时间更长,施工进度会受影响。建议企业积极与相关供应商沟通,及时反馈产品使用情况和性能需求,持续跟踪各类新型环保材料的产品研发和迭代升级进展,建立可靠的环保供应链。此外,要更好地实现绿色低碳施工需要运用体系思维,对设计、采购、施工进行全局统筹谋划,通过减少项目占地面积、减少工程量、增加橇块化设备、提高模块化设施交付占比等方法,从源头上降低能源、物资、人力的消耗,减少“三废”的产生。
陈 威:一是高成本的压力,一些绿色低碳技术和材料可能初始成本较高,会对项目预算和经济可行性产生影响。二是面临技术壁垒,某些绿色低碳技术可能还不够成熟或普及,施工团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三是缺乏环保意识,施工团队对绿色低碳施工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建议在公司层面成立攻关小组,牵头负责管理方案、技术标准的制定,并将绿色企业创建纳入日常工作,持续开展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形成各单位、部门协同推进的良好机制;加强绿色技术的宣传引导和培训教育,将其纳入项目重点指标考核,并实施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广泛宣传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为打造“绿色工地”营造良好氛围。
王 茜 钟剑锋 李 舒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