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驻燕店村第一书记史文斌(右)到燕店村电子产品作坊了解生产和销售情况。石正文 摄
常换芳 陈 涛
春日里,桃红柳绿、油菜花黄。此时的河南省邓州市腰店镇燕店村也在春意盎然中散发出明媚的气息,道路两旁的桃树、杏树、李树都赶趟儿一样开满了花儿,似乎在努力迎接春的到来。
春意感拉满的氛围中,河南油田驻燕店村第一书记史文斌和帮扶工作队队员也不由得加快了帮扶工作的节奏。3月18日14时,虽然下着小雨,史文斌还是兴致勃勃地来到雨伞加工作坊了解生产和销售情况。“一年之计在于春,得在这个春天为乡亲们做好一年的打算。”史文斌说。
去年,河南油田帮扶队根据燕店村的实际,结合河南油田的帮扶政策, 发展面条、面粉等特色产品,成立邓州市金之燕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年收益增加36万元;引进8家企业,解决了500人的就业问题。
新的一年,他对燕店村的未来充满了憧憬。“村里的面粉加工厂、雨伞作坊如何提高销量?困难户的幸福指数如何进一步提升?”前往雨伞加工作坊的路上,史文斌的脑海里盘算的都是帮扶工作规划。
为雨伞作坊拓展“幸福路”
“冯老板,这段时间雨水挺多的,咱的雨伞销路一定不错吧?”人还没进雨伞作坊的大门,史文斌的声音就已经进了门。
“史书记好!沾老天爷的光,销量还不错。”雨伞作坊负责人高申勉听到声音,三步并作两步出来迎接史文斌,“前两个月,咱这雨伞销售量已经超过百万把了。”
去年,在河南油田帮扶队的争取下,河南省南阳市把雨伞作坊作为重点产业扶持,该作坊的雨伞年销量达到了千万把。
“今年,咱们在雨伞的花色设计、样式拓展上再做一些文章,争取增加更多销售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史文斌喜上眉梢,帮雨伞作坊规划起来。
雨伞作坊里,裁剪伞布、做伞骨、缝线、包装等工位上,员工正埋头干活儿。“去年收入咋样?今年有什么期望?”史文斌询问缝线工姚翠芬。“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年收入五六万,好着哩!”姚翠芬回答时,笑意充盈在嘴角。
“今年,咱们按工作量发工资,干得多挣得就多。”史文斌给大家鼓劲儿。
“真不赖,我们一定加油干!”大伙儿听了这样的政策,高兴地回应。
为“五保户”规划“定心丸”
“天气不好,得去‘五保户’家里看看。”从雨伞作坊出来,史文斌又一路快走来到“五保户”周宝泽家。
周宝泽孤身生活,经济拮据。史文斌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商议,重点关注类似家庭,办理相关医疗救助手续,落实兜底政策,保障他们的收入。去年,燕店村未发生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返贫的现象,周宝泽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自开展帮扶以来,史文斌经常去周宝泽家拜访。
“周大哥好,在忙活啥呢?”进门后,史文斌热情地跟周宝泽打招呼。“哎呀呀,史书记好!史书记好!”看到史文斌又一次来看望自己,周宝泽一个劲儿地问好。
“上次给您说的计划,想得咋样了?”两个人坐定后,史文斌问起春节期间聊过的计划。
“史书记,您给俺规划得好得很,俺就听您的吧。”周宝泽操着浓浓的河南口音回答。
“上次说想办法向政府申请一个公益性岗位,我们正在抓紧落实,就快有好消息了。另外,咱村的雨伞作坊、面粉厂我们也联系过了,天气好的时候,您可以去打个零工,多一份收入。”史文斌有条不紊地给周宝泽讲着。
“还是史书记想得周到,俺心里一下子敞亮了。”周宝泽听着史文斌的讲述,一抹喜悦飞上黝黑的脸庞,“您给俺吃了个‘定心丸’,俺心里感激呀!”
为村民拉起“安全网”
“冯书记,村里几乎家家都有燃气灶、电磁炉,咱们得给乡亲们多宣传用气用电安全常识,保障家家户户的平安。”从周宝泽家出来,史文斌回到燕店村党群服务中心,和该村党支部书记冯全中商量起来。
河南油田帮扶队常态化开展用电用气安全专项排查走访工作,及时整改村民家中私拉乱接线路、不按安全规定使用大功率电器及液化气罐等问题。
检查中,每到一户,史文斌都特别叮嘱:“安全大于天,千万要注意安全!”
“史书记,您交代的都记下了,放心吧。”村民房希琴对史文斌的关心分外感激。
“好好好,大家有这个意识就好。”从房希琴家出来,史文斌做着更长远的打算:“在这个春天,让电子产品作坊、雨伞作坊的销路更宽一些,给乡亲们多播一些‘幸福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