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黄苏华在井场检查保养密度传感器。
在男性为主调的钻井现场,黄苏华一身沾满油渍的红工衣,一双粗笨的油工鞋,一口湘味长沙话,让她在西北大漠格外醒目。
单旭泽 唐立国 李社班 文/图
“7口井等着搬家,没办法,人手不够哇!”3月10日,经纬公司西南测控新疆分公司生产副经理林春保瞅着任务栏上饱和的工作量,搓着双手直犯愁。
“我去!”48岁的黄苏华主动请缨,负责SHB51CH井的搬迁安装及录井生产工作。
黄苏华是新疆分公司轮台项目部的一名录井队长。在以男性为主调的钻井现场,黄苏华一身红工衣,一双粗笨的油工鞋,一口湘味长沙话,让她在西北大漠格外醒目。黄苏华说话像竹筒倒豆子——痛快,无论是什么样的难事抛到黄苏华这儿,她都能接住,是同事公认特别能扛事的录井队长。
干录井队长,黄苏华好像是和命运聊好了似的。
1994年,在华东石油技工学校毕业后,18岁的黄苏华入职原中南石油局第四普查勘探大队地质录井公司,成为一名录井工。一天下来,一身工装沾满了油泥点子。
“别人会岩屑描述,我为啥不能?”“男人能当录井队长,我也能!”黄苏华开始暗暗较劲。她从岩屑采集、钻具记录一步步学起,了解地层岩性,接触沉积理论。捞砂、取芯、描述、量钻具……一项项录井工作流程在反复实践中熟能生巧。
2006年,麻利干练、技术过硬的黄苏华被提拔为队长,成为公司的第一位女录井队长。
当录井队长,是需要勇气的。
面对周围质疑的目光,黄苏华拼了命地干,搬家安装、抬设备、架线、安装传感器……动作麻利干练,跟男同事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她还考取了安全资格证、起重机指挥证、井控证等6本许可证,现场安全管理的底气更足。
黄苏华对小队的标准、制度、流程进行整合、优化,并从设备配置、人员管理、5S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设定,构建“定标准、建机制、抓考核”的闭环管理体系。每台设备、每件工具、每个砂样台、每包岩屑的摆放都有标准线,从2014年到2020年她带的XN063录井队获得了“13连双优”的施工业绩。
“这姑娘,干工作有办法!”渐渐地,这个女录井队长被大家认可了。
奋战在录井一线,黄苏华的脚步走过东北、华中、华北地区,并在2009年转战新疆塔河油田,在戈壁一待就是14年。
“把每一口井都干好”,是她对这身红工装的承诺。30年来,她累计干出了70余口标杆井。那些日子,不管夜里几点,只要枕头边的手机震动,黄苏华就能立刻从睡眠模式切回工作状态。
作为录井队长,井场上的黄苏华是将,也是兵。设备搬迁、安装,她一马当先爬高上低;抬45公斤重的岩芯盒,她冲在前面。30年来,她带领团队累计干出了70余口标杆井,收获了“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一摞奖状。
黄苏华也曾买过花裙,但最后都被压在了箱底。在沙漠里,她一袭红工衣,笃定、自在、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