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王佰民在对发明的电泵远传系统进行整改。

    滕合锋 文/图

    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就一个电泵项目组,位于城区的角落,偏僻而宁静。

    岁岁年年,这里的每个人都熟悉到了闻脚步而知其人的地步,对待自己管理的电泵井更是如此。员工对工作像一台忠实可靠的老式机器,开起来运转自如,停下来一声不响。表面看来平静似水,但私底下每个人都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比如,王佰民。

    王佰民2002年从作业队来到电泵队。技校毕业后,他在胜利泵业公司实习过半年,再回到电泵队,工作上也算驾轻就熟。

    因为有一颗好奇的心,面对大工房控制柜里那些坏的、旧的,井上替换下来的电泵,王佰民就有了想法。这些废旧电泵零件扔在那里太可惜了,应该让它们发挥余热,于是王佰民就对它们动起了手。渐渐地,这些边角料成了他练手的神器、学习的富矿。在拆卸中,王佰民掌握了原理,懂得了结构。在一次车571高产井的故障抢险中,既没有等厂家来服务,也没有靠专家来指导,王佰民第一时间解决了问题,挽回产量40吨。此后,井上出现电器故障,大家就向他请教。

    最开始的创新始于偶然。电泵电机生产前需要注入电机油,天气冷的时候,电机油会变得非常黏稠,手摇泵注油就特别缓慢,费时费力,往往需要6个小时才能完成,既耽误了完井时间,又影响了开井时率。

    王佰民就在想,为什么不搞个电动的注油泵呢?省时又省力!回来后,他就拆解了大工房控制柜里的几台废旧手摇注油泵,细细研究起来。通过和同事交流,他总结了不少经验,思路更加开阔。没有图纸就自己设计,没有成品就自己买散件制作。经过多次尝试、改进,王佰民的“便携式电泵注油装置”终于制作成功。这个小装置轻巧灵活,采用24伏安全电源,输出压力流量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受到了同事们的欢迎,大家上井都愿意带着它。

    这是王佰民的第一次创新尝试,可喜的是,这个小装置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创新有了成果后,小有名气的王佰民加入了“齐鲁工匠”隋爱妮大师的创新团队。与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交流学习,王佰民拓展了视野,对发明创新有了新的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积累,王佰民瞄准“双碳”节能目标,深入一线揭榜挂帅。一次,在罗9-71井处理电热杆故障,听管井的人说电热杆加热效果挺好,就是费电,导致管理区产油成本升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来后,他就根据电热杆生产原理,以降低耗电量为目标,创新发明了稠油电加热井智能调功柜,节能效果相当可观,取得了良好的实质性效益,并在全厂得到推广。

    “要让技术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只有丰富技术、创新技术,才能为油田多创效。”王佰民这样说。

    一直以来,王佰民从岗位中吸取营养,在工作中增长才干。他还积极参加河口采油厂“众创在岗位”技术服务巡回活动,针对现场难题主动查资料、想办法,创新思路解决技术问题。2020年,王佰民被评为河口采油厂外闯十佳党员先锋。2022年,他被评为胜利油田创新能手。

    一分匠心一分专注,王佰民说他还会继续努力,在坚持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