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上海海洋石油局海洋工程首席专家 冯 勤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首席专家 许军富
■在“双碳”背景下,海洋石油工程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冯 勤:自“双碳”目标发布以来,各行各业都积极响应号召、制订计划,逐步落实减碳任务。海洋石油工程如何更好地顺应新时代能源发展的要求,实现节能环保绿色生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碳中和要求在碳排放量大幅下降后,通过生态汇碳、碳捕集封存等措施抵消碳排放,最终实现零排放。但“零碳”并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过计算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设计方案抵减“碳足迹”、减少碳排放,达到“一增一减”的完美平衡。
针对海上油气田开发生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平台设施技术改造,对海上油气田产出的高含碳油气在平台上现场脱碳,并在海上平台增加二氧化碳注入井,将分离的碳及时回注地下进行封存,这样能大幅节省CCS(碳捕集和存储)储运工程设施投入,减少工程费用。这也是未来海洋石油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
另外,在海洋石油工程发展中可以加大海上风电项目的投入,改进利用海上风电技术,特别是深远海风电技术,开发新型深海海上风电平台,实现低成本的海上风电生产,满足海上油气平台的用电需求。
■目前,国内外海洋石油工程领域有哪些前沿高端节能降碳工程技术?
冯 勤:目前,我们正在开展CCS研究工作,为实现“双碳”目标进行技术储备。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陆地碳排放的海上封存问题。将陆地碳排放大户,如钢厂、水泥厂、发电厂、炼化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碳捕集、提纯和储运,通过陆地管线将其输送到海边,再利用海底管线输送到选定的封存目标区域,注入地下盐水层等,实现永久封存。海上 CCS涉及地质研究、海底管线输送技术、海上注入平台或船舶技术、管道泄漏监控、注入井封存泄漏监控、地质泄漏监控等多方面的技术研究,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CCS工程低成本技术,保证CCS项目经济可行。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适合国情的技术、工程和经济可行的实施方案。
■为实现海洋油气绿色开发,胜利石油工程在渤海湾所属企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许军富:胜利石油工程深入实施绿色低碳战略,全链条、全节点同向发力,协同推进节能、降耗、减污、降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助力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落实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和能效提升计划,更新高耗能生产设备。按照国际海事组织MARPOL公约附则六的要求,我们为2016年以后投产的钻井平台选用了符合排放要求的柴油发电机组,使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由9.8克/千瓦时下降到2克/千瓦时。
二是大力推广节能降耗工艺技术。充分利用海上风电、埕岛近海油田电网优势,通过老采油平台局部扩容、新丛式井组敷设大容量电缆等方式,探索网电钻机使用的可能性,预计每年可降低燃油消耗5700吨,降低噪声90%,减少碳排放21000吨。通过使用新工具、新工艺,优化运行,减少低效无效能耗,使海上钻井平均机械钻速大幅提高、钻完井周期明显缩短,有效提升了绿色能源利用效率。
三是全面开展“无废油田”建设。全方位推进生产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推广应用海上环保型钻井液并实现回收再利用;所有钻井平台配套“零排放”系统及专用岩屑箱,开发钻井固废管控系统,实现废弃钻屑钻井液和固废分类管理、全部回收、全生命周期监管;升级智能化设备设施,对生活污水定期检测、循环利用、减量排放,深入打好碧海蓝天保卫战,全面建设行业领先的绿色油服公司,为建设“美丽石化”提供胜利方案。
(马 燕 孙金鑫 王 为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