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陆登标(左)和录井队员在井场上观察岩屑。魏俊滔 摄

    单旭泽 魏俊滔

    守着苍凉,踏着寂寞,携着一份沉甸甸的承诺。遇到困难时,他第一个站出来;面临艰险时,他第一个豁出去。“干好每一口井”,这是一句用一生坚守的誓言,朴实又铿锵。

    工龄19年、党龄5年,在西北大漠的18个年头,先后参加了50余口优质施工井的录井工作,在录井一线打造了享誉西北大漠的金牌录井队。这是胜利地质录井公司新疆录井部SL211队队长陆登标的“个人履历”,也是他面对困难时当仁不让、敢碰硬钉子的底气。

    2015年12月,踩着过膝的皑皑白雪,陆登标带队深入海拔780米的罗布泊,参与施工清参1井。该井是胜利地质录井公司SL211队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综合录井的第一口井。

    2016年2月24日5时,清参1井钻至井深2915米,返出2909米岩屑中出现少量类似变质岩的岩屑。“到了卡取基底元古界界面、确定完钻层位的关键时刻了。”陆登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捧着岩屑仔细观察,拿镊子轻轻地夹起几颗颜色较浅的岩屑端详着,像看宝贝一样。

    “设计要求进入基底50米完钻,但现在变质岩含量太少,不能草率地定为基底!再打打看!”陆登标果断决定。

    在继续钻进的过程中,岩屑变得越来越混杂,变质岩、泥岩和砂岩,光颜色就有四五种。“岩性太杂了,怎么判断层位?”地质技术员刘涛一筹莫展。陆登标安慰他:“别急,咱们把2909米之后的岩屑都摆出来,看看能不能找出规律。”

    陆登标通知司钻停钻循环,叮嘱数据工程师尹兆辉加密岩屑采集,同时将每包岩屑拍照及时传至录井部。

    清参1井的钻探目的是了解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及含油气性。因前期钻进过程中一直未发现设计的油气显示及烃源岩,如果草率地将地层定为基底元古界地层,这就意味着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及油气显示全部缺失。

    这样颠覆设计的决断关系重大,陆登标慎之又慎。他将挑取的样品送至位于山东东营的公司解释中心鉴定。鉴定显示:岩屑中含有片麻岩、麻粒岩、石英岩等变质岩,符合基底岩性特征。

    和预想的岩性一样,陆登标大胆推测:这些变质岩岩块很可能只是砾岩。他将推测结论上报甲方。地质调查局从北京调派专家胡勇来现场指导工作。胡勇对地层发生相变、钻遇巨砾的意见表示认同。

    后期钻进过程中,陆登标发现3043米以后变质岩含量明显增多、岩性变纯,就将元古界顶深划分为3042米。钻进至3090米时,陆登标建议甲方钻井取芯,显示岩性为灰黑色片岩,足以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2016年3月15日,甲方同意,钻进至3115米完钻。井深2909米准确识别元古界上部的“假界面”,井深3042米卡准元古界的“真界面”。甲方专家胡勇对SL211队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3月27日,清参1井顺利完井。SL211队摸清了敦煌盆地清台凹陷地层沉积规律,准确划分了地层层序,初步建立该区块地层岩性剖面,为清台凹陷勘探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SL211队赢得了甲方的好评,原始资料及完井报告均获得“优秀”评价。

    2016年,陆登标受命挑起SL211队队长的重担,以过硬作风在拓市创效的征程上当先锋、打头阵、攻难关,带着队伍一路向前,在西北油田市场的排名由10多名,闯进前10名,直至名列前茅,该队被评为“西北油田分公司金牌施工队”。

    这些荣誉,金灿灿、沉甸甸,凝聚着陆登标和录井队员们无数的汗水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