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40年过去了,仪征化纤用全省800万名少先队员爱心捐款购买的红领巾阀,目前仍在合纤一部聚酯装置三单元使用。
仪征化纤合纤一部聚酯三单元目前仍在用的三通阀,上面标注着“红领巾阀”四个字。关于这个阀的故事,要从1984年3月讲起。
当时,江苏省团省委号召“关心四化建设,支援重点工程”。广大少先队员从广播、电视中得知,仪征化纤工程建成投产一年的产量能为全国人民每人增添一身的确良(又称“涤纶”)新衣。他们积极响应号召,捡废圆珠笔尖、废电池帽等废铜,集资18500多元支援重点工程建设。同时,还精心制作了书画、笔筒,缝制了不少针线包,以表示对重点工程建设者的关心。
1984年5月30日,江苏省少先队在仪征化纤举行捐献仪式。少先队员代表在发言时说:“我们知道对于整个工程,这点钱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笔分分厘厘积攒起来的钱,饱含着全省800万名少先队员的爱国深情;表达了少先队员关心‘四化’,愿为‘六五’计划作贡献的强烈心声。奉献这笔钱的同时,我们打心底盼望仪征化纤厂——这一祖国最大的化纤工业基地能早日建成。”
面对全省800万名少先队员炽热的心,仪征化纤党委研究后决定,用这笔宝贵的资金购买聚酯装置用的三通阀和纺丝用的抽油嘴机,并挂牌命名,以此激励干部职工。
仪征化纤是运用国家拨款和国内外贷款才起死回生、恢复建设的,开国有企业“借债建厂、负债经营”的先河。当时,仪征化纤的建设者心中时刻装着两笔账:工程早投产一天,可为国家多创效110万元;晚投产一天,每天需多支付利息32万元。32万、110万,当年仪化人个个怀揣着这两个数字,变压力为动力,与时间赛跑,与效率争先。
1984年12月30日,仪征化纤涤纶一厂第一条聚酯生产线全线打通,生产出合格的聚酯切片。广大建设者欢呼雀跃,现场一片欢腾!
信物是最好的历史,传承是最好的纪念。40年过去了,仪征化纤用全省800万名少先队员爱心捐款购买的红领巾阀,仍然“坚守”在现场、发挥着效用。红领巾阀,是江苏省人民关心重点工程建设的见证,是激励仪化人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的见证,更是仪化人艰苦奋斗、精细管理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