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核举措 筑牢安全环保底线
今年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日,紧邻天津石化装置区北大港湿地的天鹅“打卡”中国石化云博物馆,呈现出一幅现代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的美丽画卷,中国石化脸书、推特同步推文,引来海内外粉丝围观。
作为地处京津冀的特大型炼化企业,天津石化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扎实推进HSE体系运行和“三基”工作双轮驱动、标本兼治,选优配强以车间班子和班组长为核心的基层力量、突出强化以防泄漏为重点的现场管理、建设运行以智能技防平台为主体的预警体系、重点抓好以简单有效为特点的直接作业环节制度执行,生产现场长期未发生泄漏及安全事故,南港乙烯项目保持安全施工建设,连续22年获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夯实基础筑牢安全底板。自上而下践行有感领导,分片包干划定责任区。突出强化专业安全管理,做实设备腐蚀管控,深化“4+1”技防平台应用。直接作业环节管控从严从实,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平台建设成效得到应急管理部充分肯定,深耕TPM管理积淀形成品牌特色。系统内首批试点推进“五懂五会五能”,实训基地建成投用,成功举办首届“朝阳工匠”技能大赛,全面建成任职资格考评体系,员工安全能力素质显著提升。
世界一流绿色企业建设成效显著。坚持源头管控,系统内首家投用“环保监控地图”,“近零”新鲜水目标全面实现,“无异味工厂”建设成效显著,成为行业“无废企业”示范标杆。坚持顶层设计、科技应用、能源转型和能效提升一体推进实现节能降碳,打造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荣获首批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国家“水效领跑者”等称号,在集团公司炼油板块所罗门绩效评价中,能源消耗指标位列全球第一组群。
坚持高水平改革开放 提升治理能力
改革开放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必由之路。25年前,天津石化历经三年改制分流、主辅分离,构建了更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如今,天津石化主动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找准定位,统筹推进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动力,治理效能稳步提升,企业在新征程上扬帆起航。
以改革管理激活力提效率。引领思想变革、管理变革、能力变革,重构管理逻辑、重塑价值导向。持续加强体系建设、“三基”等工作,深化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部署,世界一流管理体系建设巩固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大港片区存量调优,南港片区增量拓优,专业化区域化重组纵深挺进。大部室业务职能深化调整,大联合车间模式创新推行,矩阵式项目管理在南港乙烯项目建设中成效显著。
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以南港乙烯项目为牵引,坚定不移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终端化发展,打造融合西方一流企业共性特点、中国央企鲜明特征、石油石化传统特色的世界级炼化基地。与国外公司、国内民企加强利益扭抱与技术融合,拓展石化产业链高端合作,加快形成“一头多链、集链成片、连片成群”的产业创新生态圈。打造管理“特区”,目前8个乙烯下游合资项目同步推进,中石化英力士(天津)石化有限公司已经成立,碳科天津、泰港环保、天津天诚等合资企业完成注册。
科技创新赋能 企业转型升级
“将麦子直接做成面包”,中国石化“十条龙”重点攻关项目“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这一世界级课题,2021年在天津石化顺利完成多种工况试验任务。至此,中国石化成为全球第二家成功实现该技术工业化应用的企业。
“创”的背后是“闯”,天津石化锚定“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目标,以核心领域科技攻关为主线,加大攻关力度,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以技术为先导推进高质量发展。创新机制持续深化,建立科技创新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奖励激励机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前厂后院”,唱好京津“双城记”。加快推进重点科研项目,大力开展高端新材料、新品研发生产,加强“产学销研用”衔接,缩短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转化周期。40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6项、国内外专利170余项。
以数智创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数字孪生”智能工厂建设,构建“5G+北斗”智慧园区,智能仓储、智慧实验室、智能巡检、智慧水务、智慧工地、全流程智能控制(IPC)、初期火灾智能识别报警等人工智能场景落地应用。天津石化成为国家物联网示范、天津市智能制造5G试点示范项目,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挂帅”单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获最高等级认证。
全方位优化经营 提升市场竞争力
原油是炼化企业的第一原料,其采购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80%以上。为让生产装置“吃”上“低价粮”,1992年12月21日,天津港南疆石化码头建成并接卸第一船国外原油,结束了天津石化不能直接进口原油的历史。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天津石化在生产经营上识变应变、主动作为,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开拓生产经营思路,动态优化经营策略,“抓两头、控中间”,公司生产规模大幅跃升,优化根基逐步筑牢,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品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油转化”加快推进,上下游一体化优势更趋明显,新能源新领域布局步伐加快,基地化发展轮廓日益清晰,高质量发展局面加速形成。
坚持炼油化工一体化,开展大系统优化、短流程优化、装置降本优化。打破厂际“围墙”,抓实炼油板块和化工板块、中沙石化一体统筹全维度优化降本精准施策。动态优化采购策略,“渤海油、天津炼”流程全面贯通。积极开展金融衍生品运作,实现保值增值。抓实拓市扩销,主要产品远销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石化首家开展大连商品交易所聚烯烃产品品牌注册的企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低成本“油转化”“油转特”,实现从“燃料型”传统油头向“原料型”特色油头转变。推进乙烯原料优化完善项目,通过优化调整炼油加工路线,增加自产轻烃及低碳烯烃资源,为中沙石化、南港乙烯及存量芳烃提供优质低成本的化工半成品,提升了化工原料自给自足能力。
高质量建设天津南港乙烯集群项目
世界单线产能最大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世界最大裂解气阀、国内规模最大线性α烯烃生产装置、中国石化存储能力最大立体库……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一批世界级规模、绿色智能化、技术世界领先设备安家落户,助力项目成为行业标杆。按照“创新项目、效益项目、示范项目”目标定位,“安全工程、精品工程、标杆工程”建设要求,天津石化不断创新突破。
项目组织一体化管理。强化推行“EPC 联合体总承包”发包新模式,推动落实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等一系列以业主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管理效率、施工执行力和风险管控水平提升。乙烯装置核心6具千吨级大型塔器,历时57天安装就位,创同类装置吊装时间最短纪录。
大力推进工法创新。世界首创HDPE装置环管反应器整体工厂模块化制造和运输吊装一体化,国内首创采用单台多组环管“日”字形整体成框装配吊装,国内首次采用“地面拼装液压整体提升+空中填充支座”安装新工艺,国内首家全面实施系统管廊模块化装配,在石化工程建设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工厂。对标世界领先水平,采用前沿技术,实现超洁净排放。国内首创乙烯装置与LNG冷能耦合利用,乙烯装置综合能耗为国内装置运行最优。打造中国石化首个布局炼化基地的“绿色电厂”。建设“物理工厂数字化、现场管理可视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的国际一流智能工厂,将数字化交付与工程管理融合,运用到智慧工地建设,筑牢数字化工厂底座。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根”和“魂”
天津石化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党建工作“1355”总体思路,创新实施“6+2”党建发展方略,在融合互促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公司党建工作始终保持集团公司A档。
打造旗帜品牌,坚持“以忠为魂”,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打造治理品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运行机制,“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贯穿企业治理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党的建设“三基本”和“三基”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人才品牌,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1+3”人才体系,健全“选育管用”机制,“三能”机制逐步健全。打造文化品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开展意识形态、企业文化、思想政治、精神文明、新闻宣传等各项工作,连续14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打造廉洁品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一流政治生态,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强化重点领域精准监督,深化构建“大监督”格局。打造幸福品牌,发挥群团组织优势,推动惠民举措落地,抓好和谐企业创建,员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显著提升。
健全保障机制,提升质量实效。构建党建责任“两单三书”运行机制闭环管理,实施“六项机制”推动党建优势充分转化,南港乙烯项目将党建目标与工程建设六大控制目标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生产优质航煤保障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全力保供北京冬奥会清洁能源,助力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千里驰援辽宁盘锦排涝救灾,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