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天津南港乙烯项目现场。董 波 摄

    □黄 洁 贺飒飒 刘甜甜

    一直以来,中国石化紧紧围绕“建设大国工程、服务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纵深推进工程管理改革创新,打造了一批标杆项目、精品工程,有效提升了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品牌形象,有力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国优质工程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忠诚担当、业务精湛的质量监督队伍。专业化重组以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工程质量监测公司、招标公司(以下简称“总站、公司”)深入研究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规律,在实践摸索中守正创新,以一体化运行为抓手,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化监督手段,创新联合监管等工作机制,创造了具有石化特征、央企特点的质量监管模式,有力提升了监管效能。

    专业化服务、一体化联动,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监管

    距离天津南港乙烯项目4公里处,工程检试验中心坐落于此。在这里,各类材料都要依法依规接受“体检师”的检验,合格后方能入场。

    以阀门为例,总站、公司自主研发了阀门检试验平台,为每台阀门量身定制二维码“身份证”。管理人员扫码就能查询到制造、检验、试压、安装等各类信息,有助于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截至目前,已有近14万台阀门领取了“身份证”。同时,工程检试验中心还统一了阀门试压站标准及要求,将各试压站纳入统一管理,并推动形成了“业主+监理+检试验中心联合执法”机制。8月,阀门试压抽检不合格率由年初的0.8%降到0.04%。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工程检试验体系雏形基本形成,检试验技术服务和管理在石化工程建设领域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展现,具备推广价值。”工程检试验中心负责人李强介绍。借鉴天津、宁波项目的成功经验,下一步,总站、公司将在洛阳乙烯、石家庄绿色发展等集团公司重点项目推广建立检试验中心,同时建立“检试验中心+快速实验室+数字管理+N”运行模式,形成有机联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近年来,总站、公司在专业化发展上不断发力,已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无损检测A级资质评审,获得了检验检测机构CMA资质、中国招标投标协会评定的AAA级企业信用最高等级证书,成立了工程质量研究室、检验技术研究室,建设了工程现场检试验中心、检修监管服务中心,持证专业技术人才规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具备了从工程设计、施工到生产装置运行的全链条支持服务能力。

    总站、公司充分发挥质量监督、质量监测、招标采购三大主营业务一体化联动优势,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高质量监管。在东营原油库迁建项目中,招标公司发挥各招标分部高效协作和远程开评标优势,顺利完成了原油库各标段开标、评标工作。胜利监督站把质量监测(抽检复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步监督工作的重点环节,通过监督程序落实问题整改到位;对监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监督手段向责任单位提出整改意见、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在一体化联动的思路指导下,胜利监督站将监督、监检、质量监测、实测实量四条经线变成了经纬交织的质监网格,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有效,监管实效大幅增强。

    智能化转型、数字化应用,推动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8月7日,在北京智能监督中心,监督工程师关慰清正在通过远程监控开展日常巡检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他发现2200公里之外的贵州石油毕节油库项目未按图纸要求施工,储罐人孔补强板部位安装工序错误,立即通知西南监督分中心值班人员葛贵栋,及时跟进处理问题。在后续远程监控中,该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

    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离不开智能化转型升级。近年来,总站、公司按照“数据+平台+应用”的建设思路进行信息化顶层设计,全面推动由“传统监督”向“智能监督”转变。他们以北京本部智能中心为基点,在天津、宁波、南京等区域机构建立了11个智能分中心,构建起覆盖集团公司重点工程项目的智能监督网络,通过全面推广应用三位一体的可视化监督、智能监测工具等新装备新技术,实现24小时无差别全覆盖监管,大幅提升了现场监督质量。

    对工程建设重要工序开展数据采集和智能监测是提升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在镇海基地二期项目,宁波监督站监督工程师陈德升把一台桩基施工记录仪设置在预制工程桩附近。伴随着打桩,桩基施工记录仪对桩身垂直度、锤击次数、每次锤击贯入度进行记录。“通过查看沉桩过程中的垂直度与锤击数等关键数据,质量监督工程师能清晰高效地判断桩基工程合格情况,而且这些关键数据也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桩基工程质量监督提供了依据,能有效发现施工单位的不规范行为,消除质量隐患。”陈德升说。

    在工程土建阶段,工程质量见证取样系统对混凝土样品取样、见证、验样、试验、报告实行全过程管理,有效遏制了假试块、假试验、假报告现象。在管道施工阶段,管道施工管理系统可对管道预制和安装施工进行管控,并将施工过程中的影像资料实时上传,实现了管道施工全过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经过近4年的尝试探索,总站、公司研发的监督管理系统、工程可视化平台等多个信息化平台,持续提升总站主营业务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数据+平台+应用”模式有效落地。同时,这些系统和应用的建立也为中国石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子域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机制创新、同向发力,合力打造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命运共同体

    工程建设安全是生命、质量是保证。打造一个质量优良的精品工程需要各建设主体共同努力。总站、公司牢固树立“甲方乙方丙方都是一方”“成就对方就是成就自己”的理念,探索联合监管模式,合力打造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命运共同体。

    2022年6月,受疫情影响,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很多设备在质量查验和出厂验收时,天津石化员工无法到现场参与。总站、公司所属11个监督站分布在全国各地,具有很好的专业优势和地域便利。天津石化委托总站、公司代行业主职能,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制造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和设备出厂验收。宁波监督站、南京监督站发挥专业优势,顺利完成了南港乙烯项目多个设备的出厂质量验收任务。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合力打造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命运共同体迈出了探索的一步。

    今年6月 ,借工程质量一体化监管研讨会召开的契机,总站、公司与炼化工程集团、南京工程、宁波工程、四建公司、五建公司、十建公司等多家单位一起,深入研讨如何统一思想、完善机制,实现工程管理协同、工程过程管控、信息化技术支持与数据共享。合力打造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命运共同体的大幕由此拉开。

    按照平台共享、设施共享、成果共享的原则,总站、公司在天津南港乙烯、镇海基地等项目积极开展一体化监管,通过与监理联合值班、联合检查、质量问题信息共享,推动监理执法记录仪配置和使用,形成更加成熟的工作模式。同时,总站、公司为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开通可视化平台使用权限,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工作会议机制,实现信息沟通、数据共享,不断完善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命运共同体建设。

    “现场检查LAO(α-烯烃)装置时,发现环管反应器高处外保温疑似多处有折痕,请调度分中心远程支持,对设备保温开展检查。”8月30日,沧海监理工程师张海龙通过移动单兵设备呼叫天津监督站生产调度分中心。天津监督站生产调度分中心值守调度收到监理呼叫后,立即安排工程师将无人机飞到指定位置,并协调专业监督工程师利用分中心监控平台,查看实时画面进行远程检查。

    在镇海基地二期项目,宁波监督站通过构建联合监管数字化信息平台,融合制度、程序要求,将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机构的全过程监管工作集成到“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和“管道施工管理系统”两个信息平台运行,实现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提质提效。

    下一步,总站、公司将持续探索工程建设质量管控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各建设主体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建立包含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平台、信用评价体系,促进信息融合、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共同为“大国工程”建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