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马荣春为孩子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吴 靖 摄       

    吴 靖

    今年56岁的马荣春,是金陵石化教培中心员工培训室原主任。今年,他主动请缨,前往公司的教育帮扶点——1700多公里外的甘肃东乡郑家石化小学支教。

    当时有人劝他,退出现职了,不要让自己这么累。他微微一笑:“支教一直是年轻时的梦,在最后一班岗能为这些偏远山区的孩子做点事,也算是圆梦了。”

    摸准实情才能办好实事

    5月初,马荣春背上简单的行囊,几经周转,终于到达郑家村。

    支教绝不只是教教书这么简单,接连几天,马荣春通过观察交谈、随堂听课、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郑家石化小学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学校运行、学生管理等有了全面了解,形成了一份详细的综合情况报告,列出了向老师、学生们征集的10项愿望清单,并细化出近期、中期、远期帮扶实施项目,为金陵石化教育帮扶和他本人高效开展支教工作提供事实材料。

    “8月20日,学生的午餐是面条、土豆肉丝和凉拌黄瓜,量挺足,随机问了不同年级的5个学生,都回答吃得饱。”马荣春在他的支教日志中写道。

    电采暖改造、“爱心午餐”捐赠、“手拉手”助学、校服资助等,是金陵石化年初确定的帮扶项目。其中,爱心午餐是解决50多名孩子中午无法回家吃口热饭的问题。

    为更好匹配学生的饮食口味并确保荤素搭配均衡,马荣春每周五会与学校沟通,制定下一周的菜谱,并经常观察孩子就餐情况,征求意见。

    “手拉手”助学结对帮扶和朝阳奖学金是金陵石化针对困难学生发起的关心关爱活动。公司21个优秀党支部与18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及他们的班主任建立“手拉手”结对关系,通过经常的书信往来、电话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及时排忧解难、加油鼓劲。

    马荣春把公司捐赠的中国石化文创产品送到每个孩子手中,成为沟通结对党支部和资助学生的中间人。确定资助金是否到位、收取支部来信、邮递学生回信,成为他每月重点督办的固定事项。有些孩子年纪太小,汉字认不全,马荣春就当起朗读者,孩子倾听来信时坚毅且充满希望的眼神令他动容。

    燃起追逐美好梦想的希望

    马荣春知道,山里的孩子娱乐方式很少,用天生洪亮清脆的歌喉唱出自己的心声,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释放无邪的天性,是他们渴望也比较容易实现的娱乐方式,同时也最能体现山区学校的特色。

    于是,马荣春向学校提出了开展推门听课、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的建议。他主动联系金陵石化教培中心相关专业老师,邀请接受过音乐专业教育的同事“一对一”指导郑家石化小学的音乐老师,并主动承担起一、二年级音乐课授课任务。他还组建起少年合唱队,从识谱教起,带着学生一遍遍进行音阶视唱练习,提高音准和律感。

    支教伊始,马荣春就从校长口中得知,“教师积极性低”是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于是,6月中旬,结合学校实际,他着手对原有的《教师考核方案》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方案与金陵石化设立的4000元优秀教师朝阳教育奖励金的评定细则方向一致,在教师间形成学先进、比先进、追先进的创先机制。

    学生的红色基因教育,是马荣春教学提升计划的重要部分。他不仅承担了“少年儿童心向党”甘肃行活动的设计及彩排指导工作,还与公司、学校共同谋划开展“红色·文明?未来”首次暑期红色游学活动,组织学生到甘肃省博物馆、兰州战役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参观,为他们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是支教队伍中年纪较大的一个,虽已近迟暮之年,但作为一名在国企工作30年的老党员,能继续贡献力量,仍然是倍感光荣。”马荣春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孩子们可以再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