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张耀文 金丹红

    晨光熹微,浙江嘉兴港区,集装箱鳞次栉比,岸吊起落装卸繁忙。距离港口不远处,1座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中国石化加氢站映入眼帘,左侧醒目的指引牌告知着来往车辆:这里集加油、加气、充电、加氢等多元化能源补给于一体。

    8时30分,羚牛物流运输公司司机胡刚驾驶一辆氢能重卡,准时来此充装氢气。他说:“每次用时20来分钟,加18到20公斤的氢气,满载能跑400公里左右。”

    自2022年9月平湖滨海大道加氢站建成投营后,每天都有50多辆氢能重卡前来加氢,为嘉兴港区打造“东方氢港”注入了“氢动力”。相对于柴油车,氢能重卡以氢气作为氢燃料电池动力来源,具有动力强劲、行驶安全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行驶过程中噪声小,可以实现“零碳”排放。

    在“双碳”背景下,浙江石油紧抓氢能产业链发展窗口期,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完善全省加氢站布局,强化氢能供应保障,深度参与推动氢能公交、重卡、物流、港口等氢能场景应用,为未来新能源补给描绘了愈加明晰的轮廓。

    抢占赛道,率先拥抱“新能源”

    翻开浙江地图,G92环杭州湾高速与G15甬金高速两条交通动脉纵横浙中北。就在这两条串联起全省多个重要节点城市的高速上,将建起两条连通未来的“氢走廊”。

    今年3月,浙江省住建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着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氢走廊”,有序建设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的全省加氢网络体系。一条以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为重点,加强与上海、江苏衔接,协同打造“环杭州湾”氢走廊,加快形成长三角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另一条以金华、宁波、舟山为重点,围绕自由贸易区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义甬舟”氢走廊。到2025年,将有近5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50座加氢站在浙江落地建成。

    “氢”风袭来,抢滩赛道。作为中国石化首批8家绿色企业之一,浙江石油先行示范、带头引领,提前谋篇布局制定《浙江石油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主动发展新能源业务,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构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新业务相容互促的综合供能终端网络,按照“产业规划稳需求、企地合作建纽带、因地制宜布终端”思路,加快推进氢能源落子布局。2019年9月,浙江石油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成浙江省首座、全国第二座油氢合建站——嘉兴嘉善善通加油加氢站,主要为当地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提供加氢服务,助推形成场景多元、覆盖城乡的“30分钟社会化加氢网络圈”,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00吨。

    坚持“以油育氢、以氢促油”多元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全力保障长三角周边城市氢能产业发展需求。2022年9月,浙江石油建成中国石化首座批零兼营“五位一体”综合能源服务站——嘉兴平湖滨海大道加氢站,除加油、加气、充电和易捷服务外,还以零售和批发两种形式为周边厂矿企业、物流园区、加氢“子站”等提供氢气。

    叠加优势,入局氢能“生态链”

    “我们的氢来源于港区化工园区,副产氢资源丰富,年产近10万吨,区域优势得天独厚!”平湖滨海大道加氢站站长陆平说。区别于传统的加氢站,滨海大道站的氢源进气方式主要采用管输,由嘉兴氢能公司投资建设的氢气管道全长1700米,通过港区化工园氢气管廊源源不断供氢,既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加氢站的氢气供应,又能大幅节约氢气运输成本和降低运输安全风险。

    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热潮势不可当。浙江迎来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光时刻,在嘉兴地区,随着美锦能源、国鸿氢能、锋源氢能、德燃动力、浙江飞驰、爱德曼等一大批氢能企业进驻,已基本实现氢气制备、储运、加注、氢能装备核心部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布局。

    东风已来,“氢”装上阵。依托区域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及交通优势,浙江石油早就做好了“入局”准备,在嘉兴持续打造氢能示范应用的主阵地,积极服务“49吨燃料电池重卡在港口、码头运输领域的商业化应用”等项目,推动嘉兴港区打造“东方氢港”,充分保障嘉兴及长三角周边城市氢能产业发展,氢能“生态链”蓝图日渐清晰。

    截至目前,浙江石油已在全省4个城市建成加氢站7座,其中嘉兴的3座加氢站已初步形成氢能供给网络,为上海、嘉兴等周边企业、物流园区、氢能公交等提供加氢服务,累计供氢1014吨。今年,浙江石油将积极为亚运会、亚残运会提供氢能源支持,为实现“绿色、智能、节俭、文明”万亿赛道“氢”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