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晓娇 蔡蕾蕾
3月,天津石化热成型聚丙烯系列产品、BOPE树脂产品专用料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余姚)国际塑料博览会展示。4月,聚丙烯专用料PPR-BT01和BOPE树脂产品专用料亮相第三十五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
天津石化高端聚烯烃产品屡次亮相国际舞台,得益于该公司积极落实集团公司打造化工新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部署要求,推进聚烯烃产品向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通过有效发挥“研产销”一体化机制优势,促进产品研发、生产转化、市场应用链条有机衔接。
以“研”为支撑
聚力打造“专精特新”
“我们要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引领发展的排头兵!”石化行业聚烯烃科技领军人物、天津石化化工工艺高级专家吴文清用不断创造的一个个纪录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3月,天津石化自主研发的PE-LF181-8辛烯/乙烯/丁烯三元共聚新产品工业化生产成功,填补国内空白,占据行业领跑地位。在该新品研发过程中,攻关团队遇到“卡脖子”困境:辛烯是液体,乙烯是气体,两者如何实现共聚?关键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辛烯很难参与到反应中。一个个难题摆在研发人员眼前。
“国内没有生产经验可借鉴,我们就来总结经验给别人借鉴。”在困难面前,吴文清自信地说。在他的带领下,攻关团队扎根实验室,计算、试验、总结,不断推陈出新,最终通过合理使用自主研发的“气液法流化床聚乙烯工艺成套技术”,清除了拦路虎。
天津石化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创效攻关活动,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专业人员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点、痛点、堵点,反复试验和积累,不断探索产品多元化发展,增强产品竞争实力。
与此同时,天津石化制定发布一系列科技专项制度,强化过程激励,激发创新活力,一项项科技创新效能持续提升。其中,“新型功能聚醚多元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等21个科研项目通过总部验收,15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或集团公司级科学技术奖项。
以“产”为依托
将创新转化为创效
6月27日,装有24.6吨聚丙烯热成型高端新材料PPH-CM01产品的货车开往码头,这是该产品继去年成功进入日本市场后,首次以吨袋包装的方式出口日本。“客户试用后表示认可,我们以销定产,本月就对PPH-CM01进行了排产。”天津石化烯烃部聚丙烯车间主任曹翰林说。
2022年11月,天津石化成功试产首批茂金属聚乙烯产品,填补了国内茂金属1-辛烯/乙烯共聚物市场空白;同年12月,绿色环保包装用BOPE(双向拉伸聚乙烯)专用料成功生产,这是中国石化首次工业化生产该产品;今年4月,聚烯烃产品成为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割品牌,实现中国石化聚烯烃产品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注册期货交割品牌零的突破。
天津石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目前已形成多个牌号新产品专用料系列,产品多样化、品牌系列化日渐显现。今年前5个月,生产新产品专用料102703万吨,新专产品比例达85.08%,为效益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日前,天津石化高端聚乙烯产品再传捷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2年度化工新材料创新产品名单,天津石化辛烯-1共聚聚乙烯LF-231-8榜上有名。
面对市场形势,天津石化密切关注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及时调整优化排产计划,确保效益最大化。天津石化自主研发生产的聚丙烯专用料PPH-T03出口到多国。该产品凭借高性能,广泛应用于挤出纤维、小型注塑制件、热成型制品等生产加工领域。
以“销”为目标指导装置转产增产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货也需精准营销。随着天津石化开发的薄壁注塑料新产品生产一次成功,他们立即与化销华北联手,第一时间对30余家下游客户开展针对性调研,了解用户对该系列产品的需求,最终将产品顺利投放到市场。
天津石化根据市场走势和规律,抓住市场变化带来的盈利契机,进行装置转产增产。新产品研发人员与化销人员积极沟通,不断调研走访用户,了解外部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客户需求。
今年初,得知市场对高熔指无纺布专用料有需求,天津石化开发人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在短时间内研发出适用的添加剂配方,成功开发生产出PPH-Y38无纺布专用料。“客户提什么要求,我们都会想办法满足。”天津石化烯烃部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苏如孟说。
当前,天津南港乙烯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从该项目立项之初,天津石化便未雨绸缪,深入市场调研,掌握高端产品行情,并根据各装置特点,制定功能膜、光伏膜、车用材料、建筑用材料等五大领域作为产品重点突破方向的整体攻略。
“今年前6个月,我们跑遍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销售市场,走访客户30余次,从技术优势、产品设计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耐心讲解。目前,超过20个厂家准备试用产品。”南港烯烃部科研室副主任崔宇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