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杨勇现场查看装置运行数据。张元旺 摄

    张元旺

    “以前辅助油泵一开就是1小时,现在咱控制在20分钟以内,既能满足生产要求,又可以节省一半电量。”5月9日,蓝天白云下,沧州炼化1号加氢装置压缩机辅助油泵旁,炼油二部运行一班班长杨勇正带着几名操作人员寻找新的节能点。

    “他有一股奋勇争先的劲头。”炼油二部经理张学博这样评价。当班长25年来,杨勇练技能、带队伍,抓安全、创一流,把“强本领、勇争先”刻在心里、融入日常。炼油二部运行一班先后获得沧州炼化“金星班组”“年度优秀班组”,以及省级“安全文化示范班组”等荣誉称号。多年来的辛勤努力结出累累硕果。

    不能让人戳咱脊梁骨

    自打成立炼油二部,杨勇就是班长,一干就是25年。

    7套装置、33名员工,带好这样一个班组不容易。“打铁还须自身硬”。杨勇不断强化自身操作技能,找准关键点,成为装置运行的行家里手。

    2019年3月,沧州炼化连续重整装置建成投产,大批技术和操作人员被抽调到新装置开工现场。

    “谁来把老重整装置停下来?”运行部领导犯了难。

    “杨班长,这项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来办。”经过研究,他们一致把目光投向杨勇。

    哪条管线能用,哪个地方可以接“快接”,得准备多少根胶皮管子……杨勇的目光来来回回把装置“摸索”了几十遍,确定停工退油的关键点,打通装置至污油罐和乏汽回收系统的主要流程。同时,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预案。一连20多天,他吃住在装置。

    “提前了5天完成任务,而且现场清洁、无异味。”领导和同事都向杨勇竖起大拇指。

    “当班长不能因为技术不过关,让别人戳咱脊梁骨。”杨勇说。

    近几年,他还主动参与1号加氢、苯抽提等多套装置开工,解决了技术难题20多个。

    安全“习惯”变“文化”

    杨勇班组的党团员有个习惯,每天一上班就会给自己戴上红袖章,上写“安全监督”字样,是兼职安全员的标志。

    在杨勇的组织带领下,“红袖章”会不间断地在装置现场流动,以“查、问、看、评”等形式,监督施工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做好记录。

    杨勇会定期邀请承包商员工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共同分析“红袖章”查出的问题,一起研究强化安全管理的办法。

    从2020年开始,杨勇运用新班组建设的分享机制,推行“班前5分钟”安全分享活动。

    “写下来,还要读出来,这样印象才会深刻。”杨勇把安全分享搬到交接班会上,叮嘱负责分享的员工大声读出来,让在场的员工听得见、记得牢。

    后来,安全分享又丰富了表现形式,将视频、图片等融进来。他的做法很快在其他班组应用推广,逐步成为炼油二部的班组安全文化。

    一流班组谁也别掉队

    杨勇善做思想工作,这与他长期参与公司理论宣讲有一定关系。近3年,他义务宣讲30多场,在把政策要求、形势任务送到一线班组的同时,个人理论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均得到提升。

    “小脑瓜那么灵,咱得加把劲儿。”“学习上有啥问题尽管说,咱一块解决。”“一专多能是趋势。”有鼓励、有劝说、有指导,他拉家常式的思想工作方法,激起了大家学习技能的热情。

    在最近的一次沧州炼化技能操作比武大赛上,制氢、加氢、S-Zorb等3个工种的第1名全出自杨勇所在班组,3名比武状元均取得技师资格。至此,杨勇所在班组获技师及以上资格的员工达到9人,占班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一比例在炼油二部名列第一。

    高素质团队为解决生产难题奠定基础。2022年以来,在班组技术骨干的参与下,制氢装置加热炉高架源数据波动、S-Zorb吸附剂消耗量大、连续重整装置能耗偏高等一系列难题得以有效解决。

    2023年,杨勇被评为沧州炼化劳动模范。手捧劳模证书,他说除了激动喜悦,更多的感受是沉甸甸的责任:“优化运行永远在路上,我还有很多新的设想和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