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林波使用专业软件做顺北油气田走滑断裂精细解析。
汤 晶 马乃拜 图/文
“顺北油气田烃源岩形成于5.4亿年前,主要储集体形成于4.5亿年前,断裂持续性活动,到今天形成一个巨大的树形‘迷宫’。我的工作就像是个穿越者、韧劲足,不断回到几亿年前,复原断裂的演化过程,从而准确找到油气藏现在的存在位置。”作为顺北油气田深地构造断裂团队负责人,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主任师林波对自己工作的描述形象有趣。
1989年出生的林波,曾获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创新创效竞赛银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切,都与他一直以来对走滑断裂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密不可分。
2017年,林波来到西北油田博士后工作站,研究方向是矿物岩石学。当时正值顺北油气田勘探开发初期,走滑断裂带刚被证实可作为油气储集空间。
“油田的需要就是科研的方向。虽然转变研究方向对我来说是从零开始,但我心里并不惧怕,无非就看你能不能吃苦,敢不敢死磕。”林波回忆,当时自己收集了国内外相关论文上千篇,分类研读后,逐渐对走滑断裂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但顺北油气田发育的走滑断裂尺度小、埋藏深、资料匮乏,常规手段解析的断裂精度低,无法满足井位部署需求,而且要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结构刻画,更是难上加难,属于世界级难题。
林波从枯燥的剖面分析入手,打基础解析地震剖面、跑野外观察地层构造剖面。他经常值守在深夜空无一人的机房,奔波于盛夏空旷辽阔的塔里木盆地。
有志者事竟成。他以顺北油气田5号带研究成果为基础,撰写的论文获第十六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研究认识和成果成功应用于顺北油气田4号带、8号带勘探开发一体化井位部署,为连续打出多口千吨井奠定基础。
今年五一假期,林波和同事依然忙碌于论证万米深井、新井的井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