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张松才 通讯员 胡财峰 吕 军
豫东北的春季天干地燥。在中原油田文13-324调驱作业点,调堵中心员工寇亚超隔一天就往十几根电器接地的角钢根部浇一回水,让角钢与土层充分接触。“用电安全关系人身安全,我们在漏电保护上不能马虎。”寇亚超说。
每天,员工张俊峰、徐超都启动柱塞泵,往文25-104井注入60立方米调剖液,调剖液入井压力17.5兆帕,相当于啤酒瓶盖大的地方承受175公斤的压力。
启泵前,他俩循序检查27个安全点。先瞧瞧配电柜里电子元件是否松动、发不发黑、有没有煳味,再看看润滑油的液位低不低,仔细检查压力表校验是否损坏、校验过期了没有、仪表根部有没有渗水……启泵后,他们像护士查房一样,隔两小时就用手背贴着泵体,试试烫不烫手。
调堵中心15个作业点相距较远且都在野外,暂时无法实现监控视频远传和实时监控。值班干部每晚赶赴作业点进行抽查,风雨无阻。发现员工身体欠佳,他们立即安排人员顶岗。“员工平均年龄较大,为随时掌握员工健康状况和安全生产情况、第一时间实施救助,我们要求员工夜间每4个小时在钉钉群报一次平安。”调堵中心副经理张伟泽说。
每天早晨,明16注聚班员工赵云安都骑着电动三轮车,一路颠簸着,认真巡查3口注水井。“井口装置如果发生刺漏,不能及时发现处置,高压液体就会刺伤巡井的采油工。”赵云安说,发现小隐患要做到当日“清零”。
每周一,各作业班班长都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员工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处置能力。“操作慎单手,马步必当先。开关高压阀,侧身避危险。”为帮助员工牢记安全操作规范,明16注聚班班长王建林把“安全顺口溜”贴在作业点的墙上。
“安全生产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们130多名员工只有不断加压,才能永不掉队。”调堵中心经理张西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