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科学部署下,氢能被正式纳入我国能源管理体系,各省市氢能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建立落实,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氢能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中国氢能联盟2018年2月成立,通过5年探索实践,把氢能制、储、输、用整个产业链解构为上游的氢气制备和中游的储运、分销,以及下游的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应用。
中国氢能联盟秘书长刘玮表示,氢能正在加快产业化示范探索,目前存在应用成本过高、核心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商业模式亟待清晰、行业管理体系尚未统一等问题。
为加快推动绿色氢能规模化和多元化应用,引导高效益氢能产业建设,中国氢能联盟打造了我国首个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氢界,并于2021 年上线,目前已实现氢能全产业链行业信息的实时感知,能够全面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势。同时,平台上线了氢能全产业链技经分析云平台这一氢能领域专业化的技术经济分析软件产品,能为从业人员提供高效、可靠的分析工具及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氢能全产业链各类业务对技术经济分析的需求;中国氢价指数收录了“生产侧”和“消费侧”超过200 个样本,全面呈现我国氢能价格变化趋势。
“生产侧”指数较为平稳,2022年全国平均水平整体保持在35元/公斤,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生产侧”价格较高,在35~40元/公斤,整体呈下降趋势。“消费侧”指数2022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平均水平在60元/公斤,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价格较低,上半年平均在55元/公斤;非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价格较高,全年平均在73元/公斤。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各个行业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变革。其中,清洁高效的氢有望成为中国低碳转型的关键一环。2021年,中国氢能联盟发布《可再生氢100行动倡议》,力争到2030年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装机规模达到100吉瓦。如今,中国氢能联盟又推出《开启绿色氢能新时代之匙: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00”发展路线图》,提出要在钢铁、化工和交通三个重点行业,积极推动可再生氢的规模化应用,推动绿氢规模化应用。按照“大基地”规模化开发、“区域为主”统筹发展、“先立后破”氢源结构低碳化的发展模式,在西北,资源优势推动全面发展;东北、西南,化工转型与可再生能源相互映衬;华北、华南,钢铁交通双管齐下;华东、华中,交通为主进行突破。实现可再生氢与重点行业、氢能消费的重点业务进一步耦合,让氢能价值有效挖掘,进一步促进氢能全系统成本降低、商业模式快速成型。此外,中国氢能联盟还发布了《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氢的标准与评价》,这是全球首个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的氢气量化标准及评价体系,可高效支撑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氢能供应评价工作。
氢能作为一个热门的新赛道,单就电解槽这个氢能装备产品,目前统计已有超过200家企业在生产,但缺乏统一的行业测评标准。中国氢能联盟开展了旨在推动中国氢能核心自主化技术迭代创新的标准体系,提升检测、认证、应用等领域基础服务能力,引领行业规范发展,助力我国氢能装备技术从“跟跑”到“领跑”跨越式发展,加快我国氢能产业商业化进程的“氢能领跑者行动”,对标国际一流技术指标,率先从燃料电池、电解槽、加氢站、氢气品质等方面,开展了14项相关测评标准立项,完成了5项标准发布。下一步,我国将在宁夏建设国内首个绿色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基地,按照国家相关统一标准来建设氢能装备测试平台,以供各氢能装备企业开展氢能装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