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双重驱动,新能源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预计2030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在12亿千瓦以上,将超过煤电成为装机规模主体。无论是集中式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还是分布式新能源就近消纳,都离不开新型储能技术的支持。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谭立斌表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对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系统意义重大。在“双碳”目标下,随着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新型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的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提出迫切需求。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增长提速,预示着储能产业从起步期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戴剑锋介绍,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增装机规模超过45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0%。华北、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分别占全国的28.6%和26.6%;去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新增超过30万千瓦的地区有6个。
2022年投产的新型储能项目单机单站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单站最大规模超过2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单机规模、液流电池储能单站规模均突破100兆瓦。新增新型储能项目储能时长以2~4小时为主,部分新型储能项目储能时长在4~6小时。总体来看,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至2050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占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72%,较2020年占比提升近一倍。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所特有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将推动全球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型储能方式的代表,未来发展前景尤为广阔。到2026年,中国电化学储能总装机规模将跃居全球首位,占比22%,几乎与欧洲全境的总装机规模持平,较美国高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