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建设现场的路上,有一条“星光大道”,道路两侧挂满了公司先进典型的照片。
1976年8月8日刊发的一期手写体《化纤战报》。
企业历史展厅陈设了建厂初期各类大量实物,以及图片和历史文献资料3000余件,成为石化人创造历史的最好见证。
20世纪70年代,印有炼油装置的天津市地方粮票,票面上炼塔巍然耸立、直插云霄。
基地名片
天津石化红色教育基地位于天津石化厂区内,始建于1977年。经过40余年的持续建设,基地以红色教育与工业文明互融互促为目标,已经发展成为集历史传承基地、创新发展基地、党建引领基地、生态文明基地、世界一流产业基地五位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2022年,基地被集团公司党组命名为“天津石化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
第一期《化纤战报》
柴润金 查 飞 刘艳茹/文
董 波 张训棣 胡玉华/图
走进天津石化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历史传承基地的企业历史展馆,由毛主席、周总理批示圈阅的《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影印件格外引人注目。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四大化纤基地之一——天津化纤工程,解决了全国人民“穿衣难”问题。由此,这份影印件显得意义重大、弥足珍贵,入选中国石化“百年信物”,成为“镇馆之宝”。
承载着“毛主席圈阅我施工,建设化纤最光荣”的使命与初心,天津石化红色教育基地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天津石化人的拼搏奋进、接力前行。天津化纤工程建成投产后,成为全国四大化纤基地之一,为中国化纤工业奠定了基础。1992年6月19日,20万吨聚酯扩建批准立项,使天津石化化工化纤产能得到提升,规模进一步扩大。2010年1月,百万吨乙烯及配套项目建成投产,天津石化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之一。
历经三次创业,天津石化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进入新发展阶段,天津石化炼油产品结构调整完成、乙烯产能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国石化“4+2”世界级炼化基地关键布局,特别是中国石化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的领头雁,天津石化正加快建设120万吨/年乙烯项目集群,朝着世界级炼化基地阔步迈进。
在历史展馆墙上,1976年8月8日刊发的一期手写体《化纤战报》记录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
1976年6月19日,天津化纤工程指挥部化工分厂先遣组先期到达建设现场,抓紧盖了一批临时建筑,准备在7月29日迎接指挥部进入。谁料到,7月28日发生唐山大地震,临时建筑大部分被损坏。怎么办?他们立即召开会议,决定一面抗震救灾,一面坚持建设。
地震当天,他们就清理了场地,重新开工建设。在下午第二次余震时,建设者们一直没有离开脚手架,仍然坚持砌墙。他们说:“它震它的,咱干咱的,毛主席圈定的化纤建设一刻也不能停!”许多同志始终战斗在工地,因此工程修复很快,一周时间就把36间临时建筑重新砌起。化工分厂的行动使各分厂深受鼓舞,掀起争分夺秒建化纤的热潮。
当时,天津化纤工程一年生产的聚酯切片和涤纶短丝可织的确良8亿米,为我国摆脱对进口化纤原料的依赖、中国人民告别“凭布票买衣服”的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直激励几代石化人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为美好生活加油的路上奋勇争先。
一张印有炼油装置的粮票
在天津石化创新发展基地企业发展成就展厅,有一张印有炼油装置的5市斤天津市地方粮票,票面上的炼塔巍然耸立、直插云霄。
1964年12月,大港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使天津发展石油化工成为可能。发展石油化工,必须尽快先把“油头”搞上去,由炼油厂提供充足的石脑油原料。1973年12月,天津市石油化工总厂党委要求,抢建炼油厂,就要到现场去。
从此,成千上万建设者云集上古林西建设工地。偌大的勘测现场,最初只有当地农民捕鱼虾割苇草用的三间土坯房,是创业者仅有可以挡风避雨的地方。在方圆十多平方公里的盐碱荒滩上,建设者硬是靠人拉肩扛和“毛驴车”会战,将地面垫高了一米。
1975年10月,2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终于生产出合格产品。有了“油头”保障,天津化纤工程建设速度加快。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天津石化人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在奋斗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奉献,积极履行央企责任,首产负50号低凝柴油、燃料氢气、京6B95号汽油保供北京冬奥会,用清洁能源为冬奥加油。
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工地的“星光大道”
4月,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全面进入安装高峰的关键时期,每天超过万名建设者在现场抓紧施工。
在通往项目建设现场的路上,有一条“星光大道”。道路两侧挂满先进典型大幅照片。天津石化在上万名一线参建者中选树劳动模范、劳动竞赛标兵、HSE之星、优秀焊工等先进典型,第一阶段劳动竞赛就选树了“双百”先进、“双十”标兵,并让这些先进典型闪耀南港,激励广大参建人员学有榜样、追有标杆。
作为先进典型之一,天津南港乙烯项目一分部经理王亚宁科学统筹施工。一分部负责南港乙烯项目的龙头装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2022年11月创造了钢结构5500吨系统内乙烯装置安装的新纪录。
所有建设者在与时间的赛跑中,比安全环保、比工程质量、比建设效率、比文明施工、比廉洁奉献,在奋进中筑梦,在筑梦中前行。
在红色教育和企业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天津石化人,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以战天斗地的豪情,风雨兼程、接力前行,在建设世界级炼化基地的新征程上奋勇向前。
留言板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石化炼油部联合三车间值班长 王 勇:
参观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感触很深。我参加工作已经22年了,见证了天津石化不断发展强大,幸福感、归属感逐年增强。我深信,只有企业这个大家庭发展得好,我们员工的小家才能更有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在安全生产、攻坚创效等各项工作中争作贡献。
□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四分部经理 周宏伟:
一代又一代石化人自觉把理想融入国家石油石化事业之中,贡献了全部心血和才华,是我学习的榜样。能参加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建设,是我的荣光。今年是项目全面建成的攻坚之年,我将带领团队以创新引领激发新动力、以高效管理提升加速度,高质量建成南港乙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