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3-29
字号:
版面: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明月/文 董亚群/图

    车间飘满红色和蓝色布料、加工线上马不停蹄地忙碌、快递小哥开着货车一天七八趟来拉货……

    石工建胜利油建安全防护用品厂一片繁忙景象,员工们脸上露出踏实满足的笑容。回想起转型之前的场景,全厂员工感慨万千。

    安全防护用品厂前身是华大实业公司服装厂,2021年之前面临着“两化、两弱加一难”的困境:设备老化、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资质弱、生产能力弱,市场开发难。市场人员走到哪里都碰壁,困难接踵而来,员工滋生消极怠工情绪……厂子到了存亡边缘。

    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主动挥起改革大刀,迅速转变角色,转变管理理念,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为引领重新赢得市场,实现了华丽转身。

    2020年8月转型成为胜利油建安全防护用品厂,2021年即实现新签市场额3300万元,2022年实现新签市场额5058万元。2023年一季度,市场开发完成1613万元,同比增加112%。

    “不合格不出厂”,把品质视为品牌赖以存在的生命线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提出:“品牌与质量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好质量是好品牌的坚实基础。若产品质量不好,品牌也难以立足、不可持续。”

    转型之后,新上任的厂长陈万痛定思痛,以全新的品牌思维引领企业发展,第一步就是抓产品质量。

    “质量是品牌之基、生存之本”。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厂长切实扛起质量第一责任人的重担,严格要求,按流程办事、靠制度管人。

    “不合格不出厂”成为全厂员工遵循的准则。在产品质量把关上,他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从原材料质量源头抓起,坚持主材在物装部武汉国事统一公开招标的材料框架商中选用。辅材选择质优、口碑好的服务商,并经生产车间一线师傅使用反馈,定期开展材料询价对比,对批次材料进行常态化的入厂检验,对不满足条件的材料及时调整,确保每一件出厂产品都合格。

    “上一道工序为下一道工序负责”的质量意识深植员工心中。自动排布、自动裁剪、关键工序点专检、缝制、后整,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自检、互检、专检,在生产加工环节层层把关,每道工序绝不让带瑕疵的产品下线。

    为提升员工技能,该厂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建立了新员工培训管理办法,每名新员工通过入厂前培训,都要到裁剪、缝纫、熨烫三大主岗进行轮训,再定岗安排师傅手把手带徒,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实践,通过出徒考试、考评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

    多年来,崔班长练就了一身绝活,经她手的产品,既舒适又安全,赢得客户高度赞誉,油田用劳保服、拼接式劳保服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导师带徒传承了技术,也造就了一批“眼睛就是尺”的缝纫高手,成为行业技术品牌,帮助厂子获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防静电服)安全标志、职业健康安全等国家资质。

    把服务“做到跟线迹一样密实”客户自然满意

    只有当服务措施能够满足或者高于用户需求时,品牌才能和用户建立起信任关系。

    安全防护用品厂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团队反复研究客户要求、技术规范、设计图纸,一遍遍确认最佳方案,再加工样品、送检,赢得了客户信赖。

    他们提出,“把顾客要求,做到跟线迹一样密实”。2021年,接到西南石油工程棉服订单时,客户提出以往的棉服胸口前襟棉绒少,存在透风、胸口保暖不好的问题。

    为了达到既美观又便于施工现场穿着的目的,他们合力攻关,把原先里层的内胆,改成复杂的活胆小棉袄,增加充绒量;内胆布也选择质量最好的防钻绒料,缝制时选用细针,内胆格布局合理,通过这些细节处理,保证不窜绒、不钻绒。他们还人性化地在内胆棉袄左右各加了口袋,方便单穿;增加前门襟充绒量,得到使用方的认可。

    近几年,他们以“质量至上”“精心服务”的理念牢牢站稳系统内市场,并多面出击,积极拓展周边地方企业市场,获得了客户认可。有甲方这样评价:“油建铁军不光工程响当当,加工的劳保服也是响当当,布料好、加工细,穿不破、磨不破,穿着板正,抽检合格率100%。”

    对于未来的发展,该厂党支部书记梁新莉信心十足:“作为集团公司内部唯一劳保服装生产企业,我们将继续做好市场开拓、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工作创新、管理提升和挖潜增效,力争5年内产值达到1亿元,成为集团公司劳保工服最优秀的主力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