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3-29
字号:
版面: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共享模式是中央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管理创新。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进程中,共享服务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企业中哪些领域适合采用共享模式?有哪些好的经验或发展规划?

    李 滢:关于共享服务的角色。一是流程优化者,用更科学、更先进的流程来实现提质增效;二是规则执行者,也是规则的守护者;三是服务提供者,为企业、员工、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四是数据输出者,通过沉淀数据挖掘数据价值;五是人才培育者,通过共享培育出懂规则、懂业务、懂操作、懂流程、懂一线需求的多元化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如何选择适合采用共享模式的业务模块?我们的工作方向是先看职能性工作,再看经营性工作;先看标准化操作型业务,再看不标准、人多且分散的业务,最终的目标是构建全公司大共享服务生态体系。

    关于共享服务经验及发展规划。一是财务共享,始终强调“五个坚持”,即坚持单中心运营模式、坚持数字化创新发展、坚持全业务类型全链条共享、坚持创新品牌文化建设、坚持提升品牌影响力。下一步,我们将由境内全覆盖向境外试点拓展,最终打造具有全球共享服务能力的财务共享中心;二是员服共享,服务的业务品类从最初的7项基础人事服务延展到薪酬计发、出国境证照办理、员工健康管理等近50项业务品类。服务模式由传统的柜台式服务,扩展到APP、呼叫、自助柜员机等多元式服务;三是服装共享,开发服装易选系统,实现移动端3D量体,服装邮寄到家,用平台式管理替代传统式库存管理,可为8万名有服装统一着装要求的员工提供保障。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均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打造数字中国。共享服务中心应如何向数据共享中心迈进?从哪些方面提供更加专业的数智化服务?

    王 安:共享服务本身是创新的产物,是通过信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相融合,催生出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质是围绕数据在运营,是一个数据共享中心,并具有向数据资产运营公司演进的可能性。

    得益于对数字化的重视,中国石化共享服务公司打造了ERS(费用报销系统)、FSO(财务共享运营系统)等一批核心业务软件,和“享当当”RPA机器人、OCR(影像识别系统)、智能投递柜等系列服务产品。运用这些技术产品和服务,对企业标准化、事务性、规模化业务进行集约化处理,产生了大量财务、HR、IT运维等数据,形成了共享的先天数字化“基因”。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要努力形成数据共享的氛围。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会转化为资产或资本化,进而实现数据价值化。在数据交互过程中,企业作为原始数据的产生者,所有权应得到保护,并享有基本的收益权;共享服务公司作为数据加工方,数据加工后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应得到鼓励,要以不泄露企业商业秘密为底线,来进行数据开发利用,进而破除数据孤岛,形成数据有效共享良好氛围。

    二是大力开展数据服务。要向数据要效益,通过大数据平台建设与运营,以大数据为驱动,提供决策分析支持服务。在这方面,我们在财务、HR、IT、法律共享方面都有数据服务产品布局,我们要继续发挥这方面优势,向企业端、业务端进一步延伸,将数据服务打造成我们的核心产品。

    三是大力推进智能化提升。得益于数字化技术应用,我们的业务处理自动化率达到了70%,下一步要继续深化RPA、人工智能等智能化、自动化的应用。我们也与有关高校组建了数据实验室,确保每年研发投入强度达5%以上,以技术驱动运营模式转变,显著提高业务运营效率。

    共享服务建设完成后,如何提供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创新增值服务?如何和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价值共生、共建、共享、共赢?

    余同钢:国家管网共享运营分公司是在国家管网“一公司、一中心、一张网”的管控原则下组建成立的。“一中心”指的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整体建设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全力满足客户需求,梳理和打通“建、运、维、研”四大业务端到端流程,实现“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

    在服务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管网共享成功实施天然气管输收入的“一站式服务、一票制结算”,为客户提供“一张管网,一个订单、一份合同、一张发票”的方便体验。

    二是管网共享服务是在集团财务部“一体两面”设置下开展共享运营的,所以管网共享具备“管控型+服务型”的共享财经中心职能定位,具备既服务业务又管控业务的特性,能够更好地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

    三是在运营服务方面,实行上下一套入账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执行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和管理规范,逐步消除业务差异,有效促进流程和数据标准统一,以财务标准化推进前端业务标准化。

    共享中心的专业服务能力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如何适应与满足新时代企业发展需要?

    王 安:共享作为知识型服务业,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培养要坚持守正和创新,守正要贯彻落实中央的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实施公司“1166”人才发展战略,在人才的选育、管用、交流、监督、退出等方面形成更完善的机制。

    创新要基于共享业务结构特点,一要创新用工,逐步探索新型灵活式、分布式办公和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用工模式;二要开放育才,发挥共享服务专业优势,加强共享与企业财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专业人员双向交流和培养;三要实践育才,通过场景、流程和项目三个平台,为人才提供实践成才的舞台。最终形成领军、精英和高潜人才1∶3∶6的人才队伍结构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