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3-29
字号:
版面: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问:公司实施产品结构调整的背景是什么?

    嘉 宾:

    张富荣:随着疫情好转,国内成品油需求逐步恢复,炼油盈利能力有所回升。目前镇海炼化原油加工能力2700万吨/年,今年上半年检修结束后,在有效益情况下,公司将进一步释放炼油产能,结合效益和市场需求两方面,调整优化炼油产品结构。化工产品由于新增产能仍处于高速释放期,叠加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应过剩的局面进一步加剧,面临成本端、供应端、需求端三重压力,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杨越:2022年受疫情影响,石油化工下游产品需求减弱,特别是成品油消费受到重创。在总部的统一部署下,茂名石化积极开展产品结构调整工作,攻克了高油价、低消费的市场难关,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阶段实现了生产总体平稳,逆境中开辟了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周国明:受疫情、地缘政治冲突与货币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制造业持续下行,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对全球能源安全带来较大挑战。此外,全球为响应碳中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基建,对上游矿产资源表现出持续的高增需求。原油短多长空,石化业务盈利有望修复,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打开估值成长空间。炼油产品效益明显,但化工产品效益较差,在此情况下,上海石化急需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边圣海:齐鲁石化地处地方炼油和化工发达的山东省,山东省有50家地方炼油企业,原油加工能力约1.3亿吨/年,处于成品油市场的“红海”。近几年,随着山东周边大连恒力、连云港盛虹等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炼油、化工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加之国际市场受地缘政治影响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受疫情和新能源加速替代等因素影响,地炼企业积极谋划转型发展。齐鲁石化是中国石化驻鲁骨干企业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只有不断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得住、站得稳。

    周洪波:九江石化现有装置生产流程与当前市场需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汽油、煤油、柴油收率高,气体+化工产品产量低,以及油浆、石油焦等低价值产品产量偏高,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快速响应能力不足。2022年,面对国际局势发生超预期变化、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市场剧烈波动等复杂形势,公司坚持把调结构促转型作为发力点,深入开展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优化,以深层次系统优化挖掘装置潜力,持续开展产品结构调整工作,全力增产创效。

    问:公司如何确定产品结构调整方向?

    周国明:以上海石化全厂装置的物流走向为基础,深化研究各装置的工艺技术路线和特点,再从优化物流走向着手,全面利用装置的加工能力。在炼油装置方面,用足现有装置能力,减少不必要装置的运行。乙二醇装置及时进行EO/EG比例的调整,在低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多产高价值的EO(环氧乙烷)产品。塑料条线,通过多生产高价值牌号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通过利用现有装置的能力和全厂生产的特性,上海石化效益显著。

    边圣海:齐鲁石化结合自身生产装置和产品结构特点,统筹调整炼油、化工产品结构,发挥炼化一体化协同优势,突出差异化、定制化、高端化方向开展产品结构调整工作。

    在炼油产品结构方面,按照集团公司炼油事业部“油转化”“油转特”“油产化”的要求,及时调整。在化工产品结构方面,充分发挥化工产品种类多、特色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大的特点。

    问:在产品调整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瓶颈?

    张富荣:镇海炼化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优化调整的力度、频次、苛刻度明显增加,为降低生产成本,原油劣质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生产装置的平稳运行带来新的挑战;二是公司为炼化一体化装置,炼油装置承担着为下游化工装置提供原料的任务,导致炼油板块化工轻油比例偏高,汽柴煤等成品油比例偏低,在当前化工板块效益不佳的背景下,对整体效益提升具有反向作用;三是国内化工产能过剩,大宗化工产品普遍效益不佳。

    杨越:茂名石化在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瓶颈:一是面临化工盈利能力较弱,重燃、沥青等特种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二是改变原有的产品结构后,进出厂物流条件限制做大总量;三是部分产品后路不畅,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产能。

    问:在推进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最希望得到来自哪方面的支持?

    周国明:上海石化目前最需要的是技术支持和分析支持,尤其在“油转特”方面,通过小改进调和生产新产品,就需要新技术的支持,如将油浆用作船燃,需要在油浆脱固等方面得到新技术的支持,同时在调整过程中,要对产品的质量指标进行全方位分析,以保证新产品开发快速推进。推进产品开发需要技术创新和持续投入。

    周洪波:在推进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最希望在配置计划方面得到支持。一是通过做大原油加工总量,实现重整料基本平衡,确保连续重整装置满负荷运行,为下游芳烃装置稳定提供优质原料;二是通过做大汽油产量,以多种汽油组分调和,消除成品汽油出厂烯烃、芳烃含量质量瓶颈;三是通过做大集团公司系统内外购MX(混合二甲苯)、互供重整料资源量,可以做大芳烃联合装置负荷,增产对二甲苯,以及重整料串换乙烯石脑油,提高乙烯石脑油产量。

    问:下一步,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有何计划?

    张富荣:炼油方面,努力提高原油加工量,优化成品油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公司炼油产能规模优势,全力做大航煤总量,争取全年航煤产量在300万吨左右;抓住当前柴油市场窗口期,阶段性做大柴油量;结合效益和沥青市场季节性特点,优化重油链,努力提高渣油加氢装置等创效装置负荷,动态优化焦化负荷和沥青出厂。化工方面,芳烃板块效益较好,针对芳烃装置扩能改造后碳八资源不足,优化团队挖掘公司内部自产芳烃原料,两套重整装置满负荷运行,两套乙烯下游二甲苯资源全部改进芳烃装置,同时基于外采资源有利于摊薄单位成本,结合效益测算抓好资源外采,努力做大芳烃产品产销量。

    杨越: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油转化”,加快炼油提质增效项目的建设,实现以RTC(劣质重油高效催化裂解)为核心的多产低碳烯烃路径,充分发挥好现有炼油二次加工装置的能力,在物料流向、馏分切割等方面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加氢裂化等装置的能力,提升化工原料的自给能力,实现炼化一体化协同优化。另一方面,加大“油转特”的力度,充分发挥作为中国石化最大基础油生产基地加工路线丰富、规模大的优势,积极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推动新工艺技术应用,充分利用自有和周边装置挖掘生产潜力,实现新产品开发与攻坚创效的更紧密结合。同时,积极推进异壬酸工业装置及万吨级酯型冷冻机油装置建设,打造异丁烯下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