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5年太极拳科学大会日前在河南理工大学召开。本次大会以“太极拳科学化发展”为主题,设置主旨报告、专题报告、书面交流、实地调研等环节,共有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部门的691名专家、学者、代表、非遗传承人参会。
大会深入探讨了太极拳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价值,并为太极拳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哈佛大学教授格罗瑞娅·叶指出,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生理机能、增强自我觉察能力并促进社会互动,从而促进个人整体健康;斯坦福大学教授塞缪尔·蒙塔尔沃系统阐述了从分子机制到运动表现的跨学科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监测与训练优化提升太极拳运动员的赛场表现与整体健康水平;曼努埃拉贝尔特兰大学教授路易斯·费尔南多深入揭示了太极拳通过意识主导的神经整合,调节多系统功能、增强机体适应性与稳态的神经生理学机制;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吉灿忠围绕主题,深刻阐明太极拳文化生态圈层的区划逻辑、表现特征及发展历程,为太极拳文化传承传播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张宗豪则从推动跨文明对话、促进人类健康福祉的视角,深入阐述了太极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文化、健康使命,并进一步提出以数智技术赋能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创新路径与策略思考……专家学者们从多元角度出发,围绕太极拳健康促进、前沿研究和学术思考等方向进行了发言分享。
同时,参会学者从太极拳传统理论、健康促进、教育传承、学科建设、传播创新、运动处方、产业发展、数智化研究8个专题展开汇报,并形成重要共识:太极拳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推广必须以学科交叉为路径、以健康促进为导向、以国际传播为目标,持续推动太极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还进行了精彩的太极拳展演,发布了“非遗武术大模型”陈式太极拳数字人,举办了太极拳数字博物馆捐赠仪式,并正式启动《武藏·太极拳》编写工作。
本次大会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河南理工大学主办。(卢 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