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拳击是近距离对抗项目,不久前,上海一对盲人双胞胎参加了拳击比赛,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他们的情况吗?
上海网友 张明朝
陈 敏
“终于站上拳台,即便我们看不见,我们也能把心里的光打出来!”
不久前在上海“AGF傲骨之战”国际职业拳击赛的现场,聚光灯照在殷天保、殷天佑这对盲人双胞胎拳手的身上。他们的拳套撞击手靶,发出沉稳而清晰的声响,像生命的鼓点,一声一声敲进现场观众每个人的心里。
盲人能打拳击吗?这或许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就连殷天保自己最初也犹豫过。他说:“外界总觉得盲人应该从事安静、安全的活动。我是不是在挑战一种不可能?”
然而,殷天保、殷天佑还是选择走出那条被预设好的路。虽然出生时就失去视力,但他们没有失去拥抱世界的渴望。兄弟俩唱歌、踢球,成为熊爪咖啡最早的盲人咖啡师。哥哥殷天保还以4小时01分的成绩跑完全马。
他们对运动的坚持,终于被看见。在几次被商业健身房婉拒后,“傲骨之战”运营方创始人、M23拳馆负责人黄晨对他们发出了邀请:“欢迎来M23,拳击为你们敞开大门。”
于是,“保佑出拳”公益计划启动,兄弟俩开始接受系统、安全的拳击与体能训练。拳馆还以他们为起点,鼓励更多视障者来参与拳击。上海体彩也联手健身房,开辟专用健身区,并安排曾服务国家队的专业教练帮助他们训练。
训练中,职业拳手吴涛亲自带训,手把手指导:“这是健身的力,这是拳击的力,是一瞬间的。”初次体验之后,殷天保坦言,拳击比跑步难得多,但难,才值得挑战。
殷天佑一度担心:“失去视觉,怎么预判,怎么反应?”直到他的第一拳击中沙袋,震颤从拳面传回身体——那个瞬间,心中的疑虑也被击得粉碎。
殷天保尝试用身体感受用于敏捷训练的“梨球”,这是一种连健全人一开始都很难掌握节奏的拳击训练工具。但在教练的引导下,他居然能打出几连击。一组训练打完,他咧嘴笑着说:“这个真有意思。”
汗水浸透绷带,拳头一次次命中目标。震颤沿骨骼传至胸腔,殷天佑忽然懂了:拳台不是战场,而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重新看见自己”。
“你们看不见,怎么防御?”记者问。“靠听觉,还有空气的流动。”殷天佑笑着说,“出拳会带起细微的风声,我们捕捉的就是这些信号。”
他们靠触摸学习动作,靠听觉判断位置与力度,靠呼吸声和脚步声感知距离,靠皮肤阅读风的轨迹。“这种感官代偿,带给我们一种解锁新技能的兴奋。”
以拳为刃,以勇为盾。在肌肉碰撞与汗水挥洒的拳台之上,殷天保、殷天佑真正打出了冲破黑暗的光。
这种“人生不设限”的信念传递,正如黄晨在拳赛结束后写下的寄语——他们看不见光,却让我们看见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