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展 建
实施目标管理改革是新时代体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党中央对体育工作重要部署、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深化国家体育总局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2025年4月,目标管理改革在体育总局系统全面推开,在纵向往年对比分析和横向同类参照的基础上,73家单位制定了符合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年度指标。通过指标科学化、管理过程化、监管动态化,全面发挥目标管理改革的导向作用。目前各单位正紧盯年度任务目标,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有序推进共性指标进度、全力攻坚业务指标落实。机关部门加强业务指导,积极研制具体指标赋分细则,为年度考核做好准备,真正实现 “多考合一”“结果互用”。
作为一项新的管理模式和手段,目标管理改革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后,还要着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一是要聚焦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提高指标体系的可实现性和可衡量性。实事求是确定各单位指标,确保目标数值“跳一跳够得着”,同时科学区分共性指标和业务指标的权重,突出核心指标。在前期充分调研、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动态调整优化、逐年积累数据、合理固化指标,使指标更科学、更明晰, 真正发挥好“指挥棒”作用。
二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增强体育强国各任务主体之间的协同性。总局系统各部门单位、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强国建设中,需要立足本职、主动担当、协同发力,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形成“目标一致、分工互补”的闭环,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独特优势。机关各部门要发挥好业务指导作用,科学分配任务、合理确定时限;各直属单位、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要把追求综合效益作为着力点,瞄准本项目本领域发展薄弱环节重点发力;地方体育行政部门要主动把体育强国任务扛在肩上,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构建央地协同、整体联动的工作局面。
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目标管理改革整体运行质效,不搞“大而全”“一刀切”,推动目标管理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发展完善。深入研究目标管理考核在人事、财务、评比表彰等方面的结果运用方案,建立“目标设定—过程监督—考核评价—结果应用”的闭环,形成部门间协同问效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进一步激励体育领域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通过目标管理促进改革攻坚、事业攻坚,为体育强国建设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