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双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类别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改进、社会需求和认可度不断提升。专业学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科技越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越大,越需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国体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向强,已经走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当前全国共有200多个体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为全国培养输送体育行业亟需的应用型和实践型高水平人才。研究生规模,尤其是博士点的增加,将带来学科方向的丰富和办学资源的增量。2024年,全国首开体育专业博士学位点,共有7所院校机构获批,2025年首次招生。这对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体育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我国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具有跃升式作用。当前,体育专业学位建设承担新使命,面临新机遇,也要有新作为。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以高质量体育专业人才供给助力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则中国强,人才强则事业强。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水平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的供给源和产出地,其质量好坏事关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实现,事关体育事业发展长远。因此,要对标体育强国建设战略需求,系统分析和综合研判体育行业人才缺口,精准设置专业学位下设学科方向、科学设立专业学位培养标准、全面把握专业学位人才产出,大力实现体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守正创新。保持底色,形成特色,彰显亮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模式。纵观20世纪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各国在经济转型期均大力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学位体系。在美国、英国、法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类别已达到近70种。更充分、更精准地对接着经济社会需求,支撑着行业产业发展。当前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稳步发展,体育专业博士学位设置伊始,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潜能巨大。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尊重体育学科发展规律、体育人才培养规律和体育行业属性特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体系与模式。同时,推动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延伸拓展。
让学术更学术,让专业更专业。将应用性与实践性、职业能力形成与职业素养提升贯穿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步晚,成规模的培养时间更晚。2009年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开始大幅扩大。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与其匹配的培养体系并未全面跟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在高校中培养方式趋同的现象十分普遍。成为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的一大痛点、赌点和难点。2023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旨在大力破解这一发展难题,真正实现分类培养、分类发展,让学术更学术,让专业更专业。在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中要避免与学术学位的同质性,将人才培养定位聚焦于应用与实践,强化标准、招生、培养、评价、师资等环节的差异化要求。大力探索项目式、校企合作式、订单式等适应专业学位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以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支撑体育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着力造就体育拔尖创新人才,形成高水平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性支撑。充分发挥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