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蕾
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推动体育休闲消费、培育体育赛事新消费增长点等部署要求,大力发挥体育赛事牵引作用,加强文体商旅联动,持续做好“赛事+”“+赛事”文章,引导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江苏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6415.5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增加值2206.5亿元,占江苏省同期GDP比重1.72%;城乡体育消费总规模2513亿元,人均体育消费3044元,一系列亮眼数据彰显出江苏赛事经济和体育产业的蓬勃活力。
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 强化赛事经济发展保障
将体育赛事作为培育新型消费、促进产业升级、赋能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着力强化政策供给,不断激发发展动能。
江苏省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发展赛事经济的文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发挥赛事综合效应,释放消费潜力。在此基础上,江苏省体育局联合多部门形成政策合力。会同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部门制定《关于金融推动江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挥金融要素支持作用,强化体育金融服务,促进体育消费。会同江苏省财政厅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的若干举措》,聚焦国际重大赛事、商业性赛事、路跑赛事、群众和青少年赛事等4个方面,以“免申即享”的方式,对冠以“跟着赛事去旅行”、举办有较大影响力赛事的企业等给予奖补。目前已发布7批共81项赛事清单,前两季度安排1452万元扶持27项重大赛事,预计全年奖补资金超过2000万元。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赛事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顶级联赛撬动全域消费 赛事经济效应凸显
今年创新举办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自5月10日开赛以来迅速破界出圈,成为现象级体育赛事之一。联赛不仅点燃全民健身热情,更成为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内需潜能的强劲引擎。截至8月31日,已举办的前十轮60场比赛,现场观众总人数149.4万,场均约2.49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13.3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等中央级主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抖音、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等平台话题播放量超536亿次,形成强大的赛事影响力。
各地抓住用好联赛机遇,出台一揽子聚人气、促消费的政策举措,通过“黄金时段+活力街区”精准引流、“看球+美食+互动娱乐”的“第二现场”精心打造、“主题化+沉浸式”提升体验等,促进赛事引流、文旅变现、消费升级。
相关数据显示,仅前六轮比赛,江苏省线下监测的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5个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业收入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银联渠道异地消费3357.4亿元,同比增长14.8%,纳入监测的文旅场所接待游客人次、消费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5%和10.9%。上半年江苏省企业出口体育用品与设备同比增长8.3%,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4.3%,规上体育组织、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与经纪代理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3%、17%。
不止城市足球联赛,各类品牌赛事均展现出强大的消费拉动作用。今年1至6月,纳入监测的103项重点赛事参与人数91.7万,带动客流337.5万人次,拉动消费20.7亿元;其中无锡马拉松、扬州马拉松等15场马拉松赛事表现尤为突出,带动客流158.1万人次,拉动消费14.1亿元。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同期江苏省101个监测体育场馆实现体育场景交易金额14.55亿元,同比增长12.63%;交易人次454.59万,同比增长14.93%,赛事经济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
载体创新激活消费场景 文体商旅融合纵深发展
以深化载体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在全国率先编制印发相关规划,着力构建以“水韵江苏”为核心特色,“水陆空联动、文体旅融合”的多元化户外运动目的地体系。“赛事+文旅”场景的持续拓展,让体育经济焕发新活力。各地体育、商务、文旅等部门密切协作,大力推动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品美食”等促消费系列活动,形成文体商旅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此外,无锡市、扬州市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徐州“观村界杯盛宴 享冰雪季激情”等4条线路入选国家体育总局春节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33个项目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5个项目入选长三角地区体育消费创新场景优秀案例,推荐32个省体旅融合发展优秀案例,打造7批共101个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通过载体打造和场景创新,彰显出文体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 体育产业活力不断焕发
深化实施服务体育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联动实施服务体育企业“十个一”行动,不断提升体育服务的精准度和贴近度。
每年开展服务体育企业面对面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4期体育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累计培训学员约1000人次,搭建供需对接、服务企业平台。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江苏省体育局联合有关银行迭代推出体育企业金融服务方案,设置“金融贷”绿色通道,2023年以来累计服务体育企业2000余家,投放信贷资金超30亿元。
据介绍,江苏省体育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研究形成马拉松、自行车等5个运动项目产业链图谱和重点企业清单,探索开展季度体育产业运行情况监测分析及赛事带动消费监测试点。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已连续两届在苏州举办,展区总规模累计超10万平方米,1000余家国内外单位参展参会,现场观众累计达15.5万人次。营商环境优化推动产业集群崛起,江苏省35家企业入选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培育12个体育企业智能车间,形成昆山、太仓运动自行车、扬州户外用品等多个特色制造集群,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江苏赛事经济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是“赛事+”“+赛事”战略的生动实践。从政策筑基到流量变现,从场景创新到产业融合,以系统思维破解产业难题。“江苏方案”不仅激活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更探索出文体商旅融合的经济增长新范式,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