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体育报

“村赛”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7版:健身视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华社记者 陶亮摄(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资料照片)

  “村BA”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冯 蕾

  “哨声一响,全村空巷!”浙江诸暨市大唐街道杨家楼村村民周建明举着手机拍摄激烈的篮球赛,镜头里球员们在崭新的球场上飞奔,场边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这场“村BA”赛事,让这个江南水乡的乡村面貌发生着看得见的变化。

  去年夏天,村两委班子在走访中发现,村民对文化体育活动需求强烈。村里当即提议翻新村里的老球场:“以前那球场坑坑洼洼,年轻人宁愿窝在家里刷手机。”没想到方案公示后,村民们自发捐款捐物,在外经商的乡贤还特意赶回捐赠了专业照明设备。仅一个月时间,杂草丛生的旧球场就变身成带看台的标准化球场,连周边的泥泞小路都硬化成了石板路。

  变化最先体现在村民的生活节奏里。62岁的退休教师赵秀梅现在每天傍晚都带着孙子来球场:“以前吃完饭就看电视,现在来这儿看比赛、跳广场舞,认识了好多老姐妹。”村卫生室的王医生明显感觉到变化:“以前村民颈椎腰椎问题多,现在打球散步的人多了,来开止痛药的少了一半。”更让人惊喜的是,村里的矛盾调解成功率提高了——不少邻里纠纷在球场边的闲聊中就化解了。

  “村BA”的火热还点燃了乡村经济。村民王杏娟的杂货铺开在球场对面,以前日均收入不足80元,现在比赛日能突破500元:“矿泉水、烤肠、助威棒卖得最火,外村来的球迷还会买些笋干、香榧当伴手礼。”村里趁机整治了球场周边环境,统一规划出十个临时摊位,村民们卖起了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连70岁的张阿婆都支起摊子卖自制的米糕。

  赛事还成了人才引进的“磁石”。在杭州做体育用品生意的村民金锋回村参赛后,决定在家乡设立仓储点:“没想到村里赛事办得这么专业,物流也方便,把货放在老家能省不少成本。”如今他正和村委会合作,计划开发“篮球+研学”项目,让城里孩子来体验乡村篮球赛和农耕文化。

  暮色中的球场灯火通明,孩子们在场边练习运球,村民们摇着蒲扇讨论战术,小贩的叫卖声与欢呼声交织成热闹的乡村夜曲。这场扎根乡土的篮球赛事,改变着乡村的模样,让村民的生活有了新滋味,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村跑”引领乡村振兴新方向

  毛昀哲

  随着一声发令枪响,520名跑友在绵延近10公里的古村落、梯田和竹海间一路穿行,这样一幅全民健身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画面出现在近日的举办的2025浙江“村跑”(磐安站)现场。

  2024年,浙江省将体育作为“千万工程”突破口之一,首创“浙里乡村健康跑”。

  “村跑”跑出增收新门路。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村跑”组委会向广大“跑友”发放消费券,在现场集中设置特色农产品展销区,为农民增收添了把火。在首届“村跑”进行期间,安吉余村周边民宿和餐厅营业额超过100万元,当地景区游客接待量也显著提高;瑞安马屿镇拥有千年传统的“会市”重现生机,2400多个摊位沿赛道铺开,售卖农耕物产和地方美食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位古法熬制本地红糖的阿婆喜笑颜开地讲道:“我在‘村跑’期间的收入快和过去赶三四个集一样多嘞!”

  “村跑”跑出乡村新光景。与专业路跑赛事相比,“村跑”更突出运动趣味和地域特色,巧妙地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串联成赛道,为呈现乡村之美开辟了绝佳的窗口。赛事主办方表示,“村跑”路线每一条都专为乡村定制,跑者每一步都踏在乡土上,迈进风景里。仙居上叶村的赛道在远山近水间蜿蜒穿行,千年古城芝英则把传统的“晒秋”习俗搬到了赛道旁,丰收时节的各类农作物铺展出一幅斑斓的画卷。乡村环境也因“村跑”而改变:为迎接这项独属于浙江农村的体育盛会,不少村庄都整修了道路、翻新了屋舍。和千百名跑友共同映入村民眼帘的,是更整洁、美丽的家园。

  “村跑”跑出融合新格局。据统计,首届浙江“村跑”共有20余家媒体联动直播,近70家媒体跟进报道,相关新闻的全网总浏览量突破9000万次。在社交平台上,广大跑友也分享着自己参加“村跑”的图文和视频,吸引更多外乡人前来实地感受“跑在乡村、游在乡村”的别样乐趣。“村跑”这条赛道,不仅连通了浙江的青山秀水,更让当地的文体旅魅力得以走出崇山峻岭,迸发出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大能量。

  村民“舞”出新活力

  本报记者 傅潇雯

  “因为热爱,音乐一响,就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跳起来。”若羌县吾塔木乡依格孜吾斯塘村的努尔耶姆·艾麦尔说。今年5月,她和村里姐妹带着融合现代舞与传统民族舞的节目登上了县里“村舞”大赛舞台,“排练时大伙儿较着劲抠动作,最后的演出观众都很喜欢。”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们村的舞”群众舞蹈大赛自4月启动以来,新疆各地同步掀起参与热潮,统计显示,天山南北已组建近1.1万支参赛队伍,大赛期间直接参与人次超过460万,举办各级赛事近3000场,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网络空间的全民共舞。

  如今,“村舞”已成为乡村中情感交融的艺术表达,它不仅能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更能传递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青山绿水间,在平整的广场上,当人们踩着共同的节奏起舞时,乡土的生命力在律动中勃发,邻里守望的温情在舞步里再生。

  在云南勐海县勐往乡糯东村的乡村大舞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比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台上参赛者轻盈灵动、挥洒自如,台下观众欢呼雀跃、喝彩不断,2025年勐海县“村舞”活动日前拉开了序幕。活动前期以行政村为单位组队,在各乡镇开展初赛,每个乡镇选拔出2个优秀节目参加县级决赛,后期将在县级决赛中评选出优秀节目进行展演,这场充满乡土气息与民族特色的“村舞”活动在盛夏点燃着村村寨寨的文艺热情。“勐海县‘村舞’活动作为勐海县年度文化盛事之一,不只是比拼技艺,更是乡村文化自信的展示。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健康向上的文明生活新风尚。”勐海县相关负责人说。

  一场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村舞”爱好者的展演7月在宁夏灵武市梧桐树乡杨洪桥村举行,“大地流彩·2025年全国和美乡村村舞交流展示活动”让全国28个省区市的“村舞”爱好者们共聚一堂,以“村舞”为纽带交流友谊。“在荣昌区,约有130个村子普及了广场舞,参与者达2万多人。我们白天干农活,傍晚就集中在院坝上排练。”重庆荣昌区代表队队员赖泽英说。“村舞”让农忙的疲惫在旋律中舒展,让个体的价值在舞台上闪光,已然成为倡导文明乡风、塑造积极健康农村文化生态的有力抓手。

  “村VA”带来的乡村新变化

  本报记者 顾 宁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的排球场便被热闹的氛围所笼罩。场上,球员们挥汗如雨、奋力扣杀;场下,观众们加油助威,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海南“村VA”带来的独特魅力。

  海南“村VA”,全称“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是一场属于海南本土的乡村排球盛宴。自2023年举办以来,这项赛事迅速走红,成为海南乡村体育的一张亮丽名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南被誉为“排球之乡”,无论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在乡村的田野地头,都能看到人们打排球的身影。与其他乡村体育赛事不同,海南“村VA”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村VA”的举办,更是让这份热爱得到了集中释放。

  2025年,该项赛事共有来自全省11个市县的32支乡镇球队参赛,比赛从7月持续至8月,吸引了大量球迷现场观赛和线上关注。

  海南“村VA”的举办,不仅为乡村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赛事的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赛,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以及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赛事期间,许多游客会购买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作为伴手礼,这让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海南“村VA”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场文化盛宴。赛事期间,各参赛队伍会身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服装入场,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同时,现场还会有非遗展演、民俗表演等活动,让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海南的独特文化魅力。

  不仅如此,“村VA”的举办也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赛事的组织和筹备,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村民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各方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村VA”还激发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为了支持家乡的球队,村民们纷纷主动参与到赛事的服务和保障工作中,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村超”源于乡村 回报乡村

  张博宸

  榕江县遭遇连续强降雨侵袭已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贵州村超”展板已在球场边重新矗立、看台重新搭建并粉刷一新、照明灯重新调试升级、人工草坪也已铺设完毕……承载过无数人激情和欢乐的“村超”绿茵场重现榕江。

  “村超”火之前,董永恒守着卷粉摊过日子。从前,卷粉摊上赚的钱一半贴补家用,一半塞进忠诚村球队的腰包;如今,将卷粉摊升级成牛瘪店后,董永恒又跑街串巷拉赞助、谈广告。“之前球员和拉拉队往返县城的食宿路费,大多要从摊子赚的钱里出,总靠村民募捐也不是办法。这三年来的客流量出乎意料,现在兄弟们踢得更踏实了。”说话间,董永恒打开手机展示自己在作为志愿者开车穿梭在积水路段把盒饭送到多地的照片,“清淤那段时间,心里那根弦绷得紧,怕此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后来建设工作搞得高效,我给大家送送饭,想尽我所能,为这个平台、为家乡出一份力。”

  自2023年盛夏“村超”火爆出圈,参赛队伍已从2023年的20支增加到108支,仅有38.5万人口的榕江县目前有14个标准足球场,“想踢球啊。”站在重建好的“村超”赛场,大利村足球队助理教练杨波环顾四周、面带笑容,“今年是我们村首次组建村队参加比赛,重要目标就是借助村队塑造品牌。忠诚村、口寨村、党相村等村子通过参赛打响了本村品牌,我们也要抓住流量。”作为中国第一批被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侗族村落,大利村有保存完好的数百栋干栏式建筑。杨波介绍:“去年村里来了约10万名游客,现在有50多家民宿了,知名度这两年提升太多。法国青年队、英超考察团都来过,还带着他们吃土菜、做刺绣、唱侗歌、跳侗舞。”

  发源于乡村土地,回报于农村经济。三年来,“村超”不仅作为各村寨通过体育,凝心聚力、生活向好的途径,还成为全县群众基于足球,发展生产、展现成果的窗口。2024年,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人次达946.18万人次,同比增长24.3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03亿元,同比增长28.64%;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同比增长112.42%,新增市场主体5988户,新增签约项目32个,与33家知名品牌企业签约合作。

  据介绍,“村超”运营收益的51%用于壮大250个村集体经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民生事业,49%用于乡村文化体育教育发展,现在60多所中小学全年有1489个班次开展2359场次校园足球比赛。“村超”不仅有参与的热度,更有发展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