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体育报

北京市六区50所学校打造“班超”新平台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第07版:青少年体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市班超联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办方供图

  本报记者  顾  宁

  日前,北京市学校体育联合会召开学练赛一体化中期总结暨北京市学校体育改革推进工作会。该项目旨在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性,构建以“学”为基础、“练”为关键、“赛”为促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今年2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同步启动北京市中小学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改革项目,通过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赛”、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等八条举措,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北京市六区50所学校进入北京市中小学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改革实验项目,班超联赛项目丰富多样,不局限在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小学1、2年级学生参加趣味性的体能、游戏性技能动作比赛;3、4年级学生比赛内容以全面的体能项目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比赛;5、6年级学生进行完整规则、异化规则下的技能类比赛、初小衔接体能类项目;初中比赛内容以中考体能类项目为主,有集体赛、挑战赛、技能类个人赛、团体赛;高中学生则开展有性别特点的运动项目技能赛、身体素质全面提升体能赛、心理建设团体赛。

  6月,北京市班超联赛活动启动,打造出校园版“村超”风暴,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以及体育竞赛的全育人功能,体现“大健康”理念。在火热的班超联赛中,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北京市京源学校获得第一名。据京源学校校长吴学安介绍,班级联赛促进了学生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精神丰富。以班级为单位参赛,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同时,班超联赛将美术、音乐、语文、科技等融入班级比赛,发挥学科教师的优势,呈现出五育并举、多学科融合的新样态,为校园体育和校园文化注入新意。

  全员性班级联赛是一种新型班级体育联赛形式,旨在贯彻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精神,打破“少数人在比赛,多数人在喝彩”的传统体育班级联赛的旧有形式,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勤练、常赛”,并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

  北京市学校体育联合会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查萍副教授建议,各学校把比赛安排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大小课间活动、午餐后休息、课后服务等时间进行,这样既充实了15分钟大课间活动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每学期每班可以开展2-5场比赛;每班每两周进行1-2个项目的比赛,以确保全员参与、全员开赛。

  在新学期开学后的9-10月,班超联赛活动将继续火爆引燃北京市六区50所学校,在实验区和实验校内形成以赛促练、以练促学、全员参与的体育氛围,使每名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有所收获,身心健康全面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