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体育报

黄叶波与中国雪橇队十年同频成长

日期:08-08
字号:
版面:第08版:体坛聚焦       上一篇    下一篇

  黄叶波

  黄叶波(右一)指导青少年队员训练中。中国雪橇队供图

  本期专题把灯光聚焦到教练员们身上。中国雪橇队教练黄叶波在竞技状态正佳时决定退役,投身到青训工作中,他希望能缩短中国雪橇运动员成才周期,传承中国雪橇人不怕吃苦、不畏严寒、不怕伤病的精神;正在成都和队伍备战世界运动会的中国地掷球队教练刘国强已经年过六旬,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一直是地掷球运动忠实的参与者和推广者;北京什刹海体校羽毛球基层教练梁京淳退役后选择留在体校培养青少年,在工作岗位13年如一日地耕耘,责任心和对项目的热爱是他坚持的动力,也让他自己有了不小的成长。无论是在备受关注的赛场,还是在挥汗如雨的训练场,教练员的身影始终与中国体育事业的脉搏同频共振。

  梁 琰

  在中国雪橇队训练场上,有一个年轻教练员的身影——黄叶波,他现在是中国雪橇队助理教练,曾经是队伍成立时第一批参与集训的队员,也是代表中国雪橇队首次登上冬奥会舞台的突破者。

  雪橇是属于勇敢者的项目,黄叶波天生适合这项运动。“越有风险的项目越有魅力,雪橇就是如此。我平时比较喜欢速度类或者说有一定风险的项目,例如跳伞和冲浪。”所以当中国雪橇队到哈尔滨选材时,喜欢冒险、追求刺激的黄叶波决定参加选拔,即使当时他能查到的雪橇项目相关资料很少,“我大概知道这是一个在冰道里滑行的项目,时速很快,在120公里以上,就去选拔了。”当然,能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登场亮相,填补项目发展空白,也是黄叶波想达成的成就。最终他通过选拔,在2015年入选中国雪橇集训队。

  2022年2月9日,黄叶波和搭档彭俊越以两轮总成绩2分01秒572完赛,最终排在第17位,在北京冬奥会上完成了中国双人雪橇项目的冬奥首秀。对于项目而言,黄叶波已经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但如今回想起来,他认为自己当时可以发挥得更好,“在接力和单项都有可提升的空间,出发还能做得更好一点,包括滑行时一些细节的处理。有点可惜,但是人生哪能没有遗憾呢。”黄叶波笑言。

  北京冬奥会后,黄叶波以运动员的身份在赛场上继续奋战了两年,去年4月,他决定退居幕后,做一名教练员。在退役之前,黄叶波刚和彭俊越在全国雪橇冠军赛上夺得男子双人雪橇冠军,因此他并不是迫于伤病原因不得不转型当教练,只是他认为有一些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去做,“我想让这个项目发展得更壮大,越来越有生命力,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如果我能把我这些年走的弯路,把‘摸着石头过河’犯的错误总结出来,缩短新一代年轻运动员的成才周期,或许对这个项目的帮助更大。”黄叶波直言,投身青训才是他选择退役的真正理由。

  在赛场上做好每一个环节,突破0.01秒,甚至0.001秒,是雪橇项目的魅力所在,每一次突破都是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黄叶波对此深有感触,这也是他在当教练后常常和青少年队员们分享的内容。“雪橇项目不光要胆大还要心细,不光要心细还要去思考,要结合每天的训练反思,从结果反推原因。”黄叶波在日常训练中刻意培养小队员对身体的感觉和对项目的理解,“我不会一味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让他们通过对比对与错的动作,去体会其中的不同。”

  目前黄叶波正带着13名青少年队员在北京延庆冰上基地进行夏季训练,除了教授他们赛场上所需技能,黄叶波还是孩子们的“临时家长”。“孩子们正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练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有些小孩年龄很小,我要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洗衣服、收拾房间。”作为青训教练,黄叶波现在操心的事情比运动员时期要多得多,被问到是否后悔提前选择退役,他的回答令人感动:“总要有人来做这些事情。”

  在管好青训工作的同时,黄叶波还是国家队的助理教练,青训和奥运备战两大任务,黄叶波都要抓好,训练日的行程满满当当,“奥运组在专项训练时,我都会跟着保障好,奥运组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我会错峰带着青少年去做一些训练。”黄叶波介绍道。

  今年9月,中国雪橇队就将迎来建队10周年的日子,黄叶波在此期间脱下战袍,执起教鞭,虽然身份有所改变,但他认为传承中国雪橇人的精神是始终不变的使命,黄叶波说:“不怕吃苦、不畏严寒、不怕伤病,是中国雪橇人的精神所在,还包括以老带新的传承。无论怎样,大家的心都在一起,奔着奥运会冠军的最高理想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