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青年报

以行动兑现承诺: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确定性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04版:国际       上一篇    下一篇

  “你们的新计划可以让我们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我们正站在新能源时代的黎明,必须抓住时机。”近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敦促各国“更快、更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他强调,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国际社会亟需制定“可信、有力的全球应对计划”,使人类重回温控目标的正轨。

  据多家外媒报道,峰会期间,120个国家及欧盟公布了未来1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共同承诺控制碳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速度。其中,中国宣布了基于《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2025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教授王义桅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正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通过系统性的国内行动、务实的国际合作以及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积极参与,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引领作用。

  当前,气候变化的危害正以更直观、更猛烈的方式席卷全球。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欧洲环境署警告,气候恶化正直接威胁欧洲经济安全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作为全球变暖最快的地区之一,欧洲近年极端天气频发,干旱持续加剧。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则坦言,他们身处“气候危机最前线”——飓风摧毁基础设施,海平面上升吞噬家园,热浪灼伤生命,世代赖以生存的海岸线正悄然消失。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唯有携手推进能源转型,才能守护共同未来。

  峰会期间,中方宣布的具体目标包括: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峰值下降7%-10%,力争实现更大降幅;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提升至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车销售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这一系列承诺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赞扬。联合国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部亚洲及太平洋司司长彼得·杜埃表示,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始终扮演着非常有建设性的角色。巴西总统卢拉也坦言:“我非常高兴,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近年来,中国在能源转型和减排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英国广播公司则评价,中国此次作出的气候承诺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参与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背后有深刻的理念支撑。”王义桅分析指出。

  具体来说,一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该理念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为中国乃至全球提供了破解“发展与保护”两难困境的钥匙。

  二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它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三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一直坚持并推动这一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原则,强调发达国家因其历史排放和当前能力,应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承担更大责任,同时所有国家都应依据各自能力采取行动。

  然而,在世界各国协力应对气候危机之际,美国却显现出明显的“逆行”姿态。多家外媒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长期质疑气候科学,将气候危机斥为“骗局”,并称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一条通往经济毁灭的道路”。他甚至公开贬低风电等清洁能源,称其为“笑话”,指责它们“不起作用、太贵、太弱”。

  但现实数据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联合国7月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太阳能和风能已成为新建发电项目中“最经济、最快捷”的选择,并建议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广可再生能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最新发布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进一步证实: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市场持续保持成本优势。2024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电力平均低41%,陆上风电则低53%。其中,陆上风电以每千瓦时0.034美元成为最经济的新增电源,太阳能光伏紧随其后,为0.043美元/千瓦时。

  “各国决策者必须认识到,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不仅不会牺牲经济繁荣,反而是实现未来繁荣的必要前提。”巴哈马总理戴维斯强调。

  与美国的消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正以系统性行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王义桅指出,中国通过维护多边主义、深化南南合作、推动大国协调与合作等多种路径和方式,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在能源绿色转型、碳市场机制创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球生态议程推进等领域作出实质性贡献,不仅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也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生态领导力。

  谈及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价值与启示,王义桅从三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中国始终坚持“言必信,行必果”。中国不仅提出具有雄心的气候目标,更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扎实的行动加以落实,展现出真正的“行动派”姿态。

  其次,中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内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国家战略,推动国内低碳转型与全球气候治理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第三,坚持公平正义,追求合作共赢。近年来,中国始终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困难与合理诉求,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包容、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道阻且长,需要国际社会持续携手努力。”王义桅表示,“中国将继续与各方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