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青年报

“地球裂缝”架起“千里江山绿”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省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9月28日上午,在贵州省关岭县和贞丰县两岸相接处的花江峡谷大桥,建设者代表在掌声中一同剪下手中的红绸,这一刻,他们数年的心血化成现实。

  杨鸿波是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主要负责花江峡谷大桥的设计工作,2019年,他和设计团队来到这里勘察时,眼前还是一片苍茫。被地质学家称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深切千米,犹如一道天堑将两岸分割开来。

  从关岭县到隔岸相望的贞丰县,通行时间近两个小时。在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后,这个时间被压缩至两分钟,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这座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的大桥,也创下了主桥跨径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梁高度居世界第一的纪录,被称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在这么美的大峡谷里建桥,一定要建一座很美的桥。”想起第一次进场勘察的场景,杨鸿波记忆犹新。但要建一座什么样的桥?造型如何设置?涂装是什么样?围绕这些问题,设计团队在一年间用150多张效果图寻找答案。

  最终呈现在世人眼前的花江峡谷大桥,通体采用石青色加石绿色涂装,在峡谷间亮眼而和谐,这种颜色也被设计团队称为“千里江山绿”。在两座形似山峰的索塔底端,是用9种颜色勾勒出的山峦图案。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事业部桥梁设计分院院长叶洪平也是大桥设计师之一,他已记不清去了多少趟大桥的建设现场。

  设计之初,在各种建设方案中,叶洪平和团队最终确定了做长桥、高桥的方案——大桥足够高、足够长,才能直接跨越两座相对低矮的山头,隧道规模小,比较经济。

  但面对这个高度的大桥,风是一大考验。花江峡谷中的风多且乱,“峡谷是弯弯曲曲的,可能在这一段是8级风,到那一段就是14级风。”叶洪平说。

  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说,被峡谷悬崖峭壁切割的风“非常难捉摸”,掌握它的规律很重要。为此,在大桥开建前,建设团队就启动了峡谷风数据监测。通过在大桥桥位区应用多普勒激光雷达,获取大桥不同位置、不同高度的风力数据,捕捉风的“脉搏”。还通过风洞试验,模拟强风对桥梁主梁、桥塔等的影响,预防颤振等结构安全风险。

  在抗风设计上,花江峡谷大桥在全球首次采用上下水平稳定板加中央稳定板抗风措施,如同为大桥装上了一对“平衡翼”。而施工团队设计的流线型钢桁梁具有独特的水滴形截面,也能显著降低风荷载。

  这些创新成果在大桥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建设团队已取得21项授权专利,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从专利延伸出的应用则更多。刘豪介绍:“以风为例,风的数据采集还能支持大桥的后续运营,当天的风速和能见度播报,也能为司机通行安全和游客游览提供参考。”

  花江峡谷大桥还创新采用了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智能缆吊系统等先进技术。在索股中植入的智慧缆索和光纤,犹如大桥的“神经系统”,可以实时感知温度、湿度和桥梁的健康状态,有助于保养维护。

  在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韩洪举看来,这些创新成果都是中国制造业整体提升的表现,建设工程中需要的材料、产品都很容易获得,这些都是快速、高质量建桥的重要支撑。

  而对于叶洪平来说,这次设计花江峡谷大桥又让他面临一项新的挑战——桥旅融合。

  作为贵州省首个系统性设计的桥旅融合项目,花江峡谷大桥在设计之初就将观光旅游纳入规划,游客可以在服务区游览,也可以在桥下村庄通过联络线来到大桥上。“不仅有通行功能,也要服务当地发展。”叶洪平说。

  游客可以乘坐207米高的电梯,在60秒冲顶到离江面近800米高的桥塔上,品一杯“云端”世界冠军咖啡,在云中挑战1411米的高空竞速、蹦极、跳伞等极限运动,俯瞰大桥脚下的高山流水。桥体中央还设有长达300米的天然水源激光水幕系统,通过高精度激光投影呈现灯光水幕秀。

  “只要是今后有可能应用的,我们全部都在方案中预留设计。”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说,除了桥体本身的旅游项目外,建设团队还一体化设计开发了云渡服务区。该服务区总用地面积268.17亩,总建筑面积2.11万平方米,不仅包含云渡收费站、加油站、充电桩等基础交通设施,还整合了桥梁博物馆、悬崖酒店、民宿、露营区及200米观光电梯等旅游功能。

  同时,因花江峡谷三叠纪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大桥及服务区以“桥遇三叠纪,云渡古海洋”为主题构建起“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三位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

  从游轮造型的云渡服务区建筑主体望去,能看到花江峡谷大桥如玉龙横卧在峡谷中。“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大地、江河、古海洋和我们人类共同创造的这一世界奇迹。”桥旅融合专家、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张晓松说,花江峡谷大桥体现的不仅是技术和制造高度,更是桥梁建设者最浪漫的想象。

  在花江峡谷大桥通车首日,9对新人在云渡服务区设立的婚姻登记巡回点登记结婚,让世界第一高桥见证他们的重要时刻。

  “我和男朋友在网上看到新闻后,今天特地赶来领证。”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温谦谦笑着说,“能够站在‘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大桥上,我们特别自豪,希望我们的感情也能像这座大桥一样坚固隽永。”

  在大桥脚下的贞丰县小花江村,不少村民忙着打理自家的民宿,迎接假期旅游高峰。“以前做梦都想不到,会有一座这么有名的高桥落在小花江村。我们都觉得这座桥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叫家里出去打工的人赶紧回来搞民宿。”小花江村村民梁绍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