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青年报

内陆小镇奏响跨越山海发展乐章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在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固江镇的吉安柏思特乐器有限公司车间里,调音师曾祥彪精准调试着电吉他的音准。几分钟后,这把凝聚着匠心的乐器被仔细包装入箱。它将和“伙伴们”一起,从这座深处内陆的赣江小镇启程,远赴亚洲、欧洲、美洲市场。

  一根根纤细的琴弦,成为连接这个内陆小镇与全球音乐产业的奇妙纽带,奏响一曲跨越山海的发展乐章。

  内陆小镇选择发展吉他产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固江镇党委书记陈超东说,固江人均耕地少,发展传统农业收益有限。吉他制造附加值高、污染小,有乡贤带来的技术和订单基础,从体力活到技术活,岗位多,能吸纳多种技能的村民就业。

  2019年10月,吉安固江民扬木器加工厂落户,成为镇上第一家吉他材料及配件生产企业。

  乡贤郭新庆的回归,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作为吉安柏思特乐器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曾在广东惠州经营吉他工厂多年。2022年年初,固江镇招商引资的春风吹动了他心中沉甸甸的乡愁。郭新庆投资600多万元,在家乡建起了一座4层楼高的乐器加工厂。

  曾祥彪等30多名技术骨干,基于对老板郭新庆的信赖和对家乡的眷恋,一同回到固江。女工李盈妹说:“过去在惠州打工,两个娃娃只有过年才能见上一面。现在回来上班不仅能挣钱还能陪着孩子长大。”

  这几年,郭新庆的企业从过去的3000平方米扩大到50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车间里,工人分工有序。和过去在外办厂相比,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一年下来节省房租100余万元、电费20余万元。这也为固江吉他搏击国际市场增添了实实在在的底气。

  为了吸引更多懂吉他、会造吉他的固江人回乡创业,并服务当地企业发展,固江镇特地成立企业工作专班,由镇党委书记牵头,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对接企业落地需求;就业专岗的工作人员通过组织镇一级“春风行动”招聘会,帮企业缓解用工难。面对企业反映的“人员结构不完全合理”“产能不足”等现实挑战,固江镇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引导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提升整体效能。

  几年间,数家吉他制造及配件企业相继落户,形成了从原材料、配件的加工、制造到成品组装的完整产业链。

  为了扶持当地吉他产业发展,2025年,固江镇开始建设小微企业产业园。按照规划,园区将涵盖标准厂房、综合服务楼等配套设施,规划总面积约50亩。园区可为企业提供电商培训和资源对接,入驻企业还可共享检测设备。“产业园建成后还将进一步带动吉他零部件、包装等上下游的企业进驻。”固江镇人大主席杜必玉说。

  固江吉他产业从代工起步,当地企业很快意识到,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

  郭新庆的公司主营中高端尤克里里和电吉他,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泰国、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与广东的吉他厂合作研发含碳纤维的新型复合木材,重量比传统木材轻20%,防潮性能好,音质清脆,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过去,一把吉他从原材料到成品需5-7天;如今,通过优化工序、引入半自动设备,该企业电吉他生产周期缩短至1-3天,年产量从20万把提升至30万把。

  近年来,海外市场对电吉他的需求量大幅增长,郭新庆的吉他厂电吉他订单占比从20%提升至70%,企业随即扩大生产线;针对欧美“复古风”,设计团队推出复刻版经典吉他,销量可观;为了提升乐手演奏时的舒适度,团队还研发了带扶臂的尤克里里。

  品质是固江吉他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从板材挑选、切割成型,到拉装弦线、品检喷漆,再到最后的调音检测……每一把固江制造的吉他,都需历经上百道严谨工序的打磨,凝聚着匠人的专注与温度。

  郭新庆介绍,吉他制作最关键的音梁安装环节,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工人需借助激光定位仪辅助操作。品检环节,每把吉他要经过3次以上调音检测,确保音准误差在±5音分以内。

  如今,固江镇吉他产业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掌握抛光、调音等核心技术的工人,月薪最高可达1.2万元,普通工人月薪也有五六千元。

  杜必玉发现,随着产业发展,固江镇下辖几个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返乡,有的在镇里开办超市、餐馆,生意红火,镇里还新建了文化广场,每到周末,常有村民用吉他弹唱。

  吉他也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镇里的小学这几年陆续在音乐课上引入吉他弹唱教学,当地农民还自发组建了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