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的安第斯山下,在东南亚的澜沧江畔,在非洲的撒哈拉边缘,一轮明月跨越山海,照亮了无数“一带一路”海外建设者的身影。这个中秋节,他们夜以继日埋头苦干,奏响共建“一带一路”的最美和声。
在南美洲的秘鲁,中国电建水电十一局秘鲁塔拉拉市雨水排放改善项目近来正加紧施工。该项目旨在提升当地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应对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为居民构筑更安全的家园。坚守一线的项目经理徐庆辉已连续10年在海外过中秋节,“我们准备了月饼和中餐,邀请秘鲁工程师一起做当地美食。大家边吃边聊,月光下中西合璧,气氛非常融洽。”
“国内的亲友在月下团圆,我们用塔吊的灯光点亮工地。那灯光寄托着思念,照亮了我们的责任。”徐庆辉说。
同样在秘鲁,中国电建水电十一局秘鲁卡哈马卡医院项目的属地员工梅拉尼娅·米兰达第一次参加中秋节庆祝活动。她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但对家庭、对亲情的珍视是共通的。我感受到中国同事把思念化为责任的精神,这种情怀令人敬佩。”
米兰达介绍说,卡哈马卡医院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卡哈马卡地区医疗体系,惠及约26万人口。
在老挝首都万象,中老高速公路万象至万荣段项目现场洋溢着节日气氛。这条由云南建投集团与老挝政府合作建设的高速公路,是老挝首条现代化高速,全长111公里,于2020年年底通车。它与中老铁路实现联运互补,让沿线城市物资流通更便捷,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是老中联合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长钱彦阁在海外度过的第5个中秋节。“远离家乡过节,总有两种滋味。”钱彦阁说,一方面,看到中秋月圆时,会格外想念家人做的饭菜和饭桌上的唠叨;另一方面,与并肩作战的同事一起分享月饼、共话家常,又能真切感受到“他乡亦有亲人”的温暖。
今年中秋节,钱彦阁所在的公司特意准备了月饼、水果等,邀请中老员工共庆佳节。老挝人苏提达是老中联合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万万高速项目纳松站站长。她说:“我在中国留学时就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如今能和中国同事一起过中秋节,才真正懂得‘阖家团圆’的意义。”
苏提达说,看到中国同事过节仍坚守岗位,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老挝同事希望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不分国界的互助与亲近,就是‘中老一家亲’最生动的体现。”
千里之外,北非的阿尔及利亚MTBE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建设者用坚守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
项目施工副经理岳增书介绍,今年正值工程建设高峰期,所以中秋节项目部只在现场餐厅举办了小型庆祝活动,“我们讲起中秋节的团圆寓意,阿尔及利亚朋友也分享了他们斋月期间家庭团聚的传统。虽然文化不同,但我们都珍视家庭和团圆,这种共鸣让人很感动”。
岳增书说,海外坚守意味着“两边都要顾上”,一边是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另一边是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孩子在视频里说,‘爸爸在帮远方的人们建设家园’,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该项目由通用技术中技公司与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承建,项目投产后预计产能每年约20万吨,可满足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对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MTBE产品的需求,将为阿西部地区带来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对提升当地能源自给能力意义重大。
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工程师易卜拉欣第一次参加中秋节庆祝活动,他被深深打动。
“中秋节让我想到我们国家的开斋节,我们与亲朋团聚、分享美食。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和情感的联结,这让我感到温暖。”正学习中文的易卜拉欣说,“我最喜欢的词是‘海纳百川’,它象征着包容与开放,就像我的中国同事一样。”
在突尼斯,GIS变电站项目经理李双云在中秋节独自值守项目现场,这是他在非洲度过的第十个中秋节。“项目正处在关键阶段,我选择留守值班。”李双云说,他和属地员工互致祝福、分享自制月饼,“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坚守能确保项目如期推进,为国为家都意义重大。”
该项目是中国高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首次进入突尼斯电网的重要工程,将为中国高端电力装备进入非洲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从亚洲、南美洲再到非洲,奋斗在“一带一路”上的建设者,在这个中秋于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故事。一份跨越国界的奋斗热忱,便是他们独特的团圆。
本报北京10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