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语言学作为传统基础人文学科,必须在坚守人文底蕴的同时,积极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回应国家战略与新时代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暨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学团队秉承詹伯慧先生、邵敬敏先生等学者“重理论、重田野”的学术传统,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学科交叉融合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系统推进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法则式、三递进、多融合”的数智创新教学体系,将国家政策、文化传承、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跨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语言学人才。
首创“法则式”教学法,推动理论课程教学革新
团队经过十余年的语言学教学改革总结,将理论与实践、技能与数字技术有机整合,重构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验验证理论”的闭环教学。“法”注重理论根基与原典研读,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学科观;“则”以真实语料和问题为导向,培养语言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式”通过系统的实验与田野实践,构建“经验+实证”学习模式,强调科研规范与创新意识。
该教学法在暨南大学“语言学概论”等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全面实施,改变了“教过即教会”“听过即学会”的惯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的同时,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成果为兄弟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提供示范和实践参考。
构建“三递进”课程体系,实现层次化、系统化育人
围绕新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团队以“核心理论—前沿技能—综合实践”为核心,整合“语言学概论”“田野语言学”“数字人文”等核心与特色课程,构建阶梯式课程体系。体系注重语言学科基础与跨学科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推动学生实现“理论—技能—思政”三维度递进成长。
理论筑基阶段重点夯实学科基础,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形成“理论模块化+思政全程化+案例前沿化”的模块化教学设计,系统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与文化自信;技术赋能阶段着力推动科技与语言的深度融合,开设语言学相关技术理论课程,提升学生在语言科技应用与创新方面的能力;实践贯通阶段注重实践能力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对接,通过实践类课程和国家级项目参与,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锤炼综合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和文化自信。该课程体系已在多所高校推广应用,支撑数字人文、语言科技等方向建设,形成跨区域示范效应。
打造“泛在育人”数智教育生态,促进科教融合与教师发展
团队通过科研、技术和跨界协同的深度整合,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数智化教学方案,在科研教学、现代技术、学科跨界和育人育才等多维度实现“科研—教学—团队”多层育人融合,形成全过程、立体化泛在育人育才生态。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从个体学习向协作学习、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也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凝练研究问题,用前沿研究反哺教学,推动教学发展模式持续优化,全面强化育人实效,实现教学育人与教师发展的良性循环。
深化语言应用与跨学科实践,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课程团队还结合教学研究相关资源,通过方言语音研修班、语保工程实践、言语康复合作、语言大模型应用等项目,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显著提升学生语言研究与跨学科应用能力。实践模式创新通过平台资源整合与项目驱动,使学生从基础实验到专题研究再到跨学科应用,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实践能力培养链条。
暨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积极推动了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改革,成效显著。
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系统实施“法则式”教学法与“三递进”课程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修课学生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完成语音实验、数字人文相关本科毕业论文14篇,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25项,在省级“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中屡获奖项。本科生能够熟练操作语言研究专业设备与软件,具备独立开展田野调查和语音分析的能力。毕业生多人进入各类顶级高校深造,或入职知名企业研发岗位,展现出“理论熟、技术通、能力强”的复合型特征。
在教师发展上,教学团队实现了育人水平与科研转化的双向提升。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校级以上教学奖励10余项。教师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资源,出版教材4部,建成“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2025年推出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首门示范课程“AI+语言学概论”智慧课程,凸显团队在信息化与跨学科融合中的引领作用。
教学成果形成广泛品牌效应与推广价值。“法则式”教学与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语言学概论”等核心课程教学理念与课程创新体系设计被10余所高校借鉴。“汉语方言语音记录与分析研修班”“中文学科数智化技能讲习班”等成为全国品牌项目。团队核心课程在线资源点击量超90万次,教学课件在30余所高校应用,显示出强大的辐射力与社会认可度。
暨南大学的语言学教学改革还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引导学生参与“语保”工程、海外华语资源建设及区域教育服务,增强家国责任与实践能力。依托研究平台开展粤闽客方言调查,支撑《汉语方言学大词典》编撰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开发“汉语方言声调图谱”“潮州方言语音合成”“方言语音特征虚拟仿真教学”等系统,合作建设海外华语语音语料库,服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发布智慧示范课程,推动区域教学共享,彰显出人文学科服务社会的重要价值。
(信息来源:暨南大学)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