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青年报

虽需终身注射胰岛素,但他们不是“怪孩子”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03版:健康中国       上一篇    下一篇

  “这些天的活动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知道了,我不是异于常人的怪人。”8月10日,一个参加2025儿童糖尿病夏令营的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夏令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组织,来参加的都是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的儿童。这是一种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外界因素诱发的糖尿病。目前,全世界约有5亿多糖尿病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只有一小部分是1型糖尿病。

  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负责人吴迪表示,约3/4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15岁以下确诊。在儿童青少年的糖尿病患者中,1型占到了80%-90%。

  “一旦确诊这个病,就意味着这个孩子不能靠自身分泌胰岛素了,或者分泌得很少。”吴迪说,他们需要在每天的一日三餐之前和晚上睡觉前注射胰岛素——一天至少注射4针,而且需持续终身。尽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加便捷、智能的胰岛素泵,但因为很多孩子年龄小,不会独立操作,以及不愿意身上始终携带一个器械而显得与众不同,故胰岛素泵目前在1型糖尿病儿童中使用不多。

  医护人员建议家长把孩子的病情告知学校,因为1型糖尿病患儿容易发生低血糖,甚至因低血糖而晕倒、抽搐等,如果学校的老师不知道具体原因,不知道如何应对就比较危险。

  “但实际上,很多家长选择隐瞒病情。”吴迪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去厕所悄悄打胰岛素。一旦被同学撞见,很可能被认为是“怪孩子”。

  吴迪注意到,在社会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下,家长们对孩子抱有比较高的期望,很多家长担心如果告知老师病情,孩子很有可能丧失参加重要竞赛、活动的机会。此外,家长和孩子们也担心,一旦告诉学校、同学病情,会被嘲笑、孤立,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1型糖尿病患者虽然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但只要管理得当,工作和生活基本与常人无异。今年43岁的张女士已经患1型糖尿病34年。9岁确诊那年,张女士注射胰岛素用的是一种玻璃管的注射器,消毒需要用家里的蒸锅。因为针头很粗,注射的过程很疼,这给她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胰岛素泵,需要胰岛素的时候,按几下就好,对生活几乎没影响。

  刚确诊时,张女士对1型糖尿病没有太多概念,只是从妈妈焦虑的反应中感受到了这个病的严重性。确诊没多久,张女士就参加了北京儿童医院组织的儿童糖尿病夏令营。那次参加夏令营的经历对她的帮助很大,“我看到了很多孩子和我是一样的,那种亲切感无以言表。”张女士回忆说。

  吴迪说,这正是其举办夏令营的目的,让“小糖宝”们获得同伴支持。

  如今,儿童糖尿病夏令营已举办了41年。今年的夏令营,包括张女士在内的4位“老糖友”来分享他们和疾病共处的经验,有的“老糖友”已经结婚生子,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参加夏令营。

  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小糖友”,1型糖尿病并不可怕。面对今后的未知,一位老糖友说:“活好每一天,就是我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