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学忠,是在东城区长大的“老北京”,喜欢摄影,对我来说,最拍不腻的地方,非故宫莫属。
故宫的角楼,是我最常驻守的摄影点。这里的每一个角度和光影变化,我都了然于心。早拍朝霞,晚拍落日,一个月大概去20多次。在我看来,角楼与霞光的相遇,总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起了个大早和朋友们去拍朝霞。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角楼的轮廓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沉静。渐渐地,第一缕金光洒在角楼上,紧接着,早起遛鸟的老人提着鸟笼慢悠悠地走过河边,跑步的年轻人迎着朝阳挥洒汗水,他们的身影与金色的角楼一同定格成一幅流动的京城晨画。那一瞬间,我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刻恒久的感动。600多年的紫禁城,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融入北京百姓的寻常一天,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烟火气,在晨光中达成了完美的默契。
常年的拍摄经历,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摄影爱好者。我们常常相约拍摄,或是凌晨4点起来蹲守朝霞,或是在落日时分等待晚霞染红角楼。现在我把这些照片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有很多人给我点赞,和我交流互动。
在角楼拍摄时,我还经常遇到外国游客。看到我拍的故宫照片时,他们经常惊叹不已。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可以超越语言得到认同。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喜欢故宫,喜欢我们的传统建筑,我觉得很开心。
我更偏爱拍摄“有人的风景”。在我拍摄的故宫照片中,不仅有建筑,更有与建筑产生互动的人们:老人凝视琉璃瓦时的眼神,孩子奔跑在青石板上的笑脸,情侣在红墙前的合影……每一张有人物的照片,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